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19 04:1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小题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5分)
小题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关山月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①星旗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释】①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形容风声。
小题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小题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
小题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5分)??
小题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⑴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