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1-19 04:16: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②,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3分)
答:???????????????????????????▲?????▲
(2)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3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8分)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小题2: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苏州),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今江西波阳),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诗约作于此。?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释]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①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②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②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小题1:诗中着力描绘了三个场景,试做概括。体现这三个场景时间统一性的景物是什么?(4分)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突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