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叶清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人。清臣幼敏异,好学善属文。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宋进士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是冬,京师地震,上疏曰:“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故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修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龉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
会诏求直言,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仁宗嘉纳之。时陕西用兵,上言:“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今羌戎稍却,变诈亡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时西师未解,急于经费,中书进拟三司使,清臣初不在选中。帝曰:“叶清臣才可用。”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及服除,宰相陈执中素不悦之,即除翰林侍读学士,知邠州。徙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
仁宗御天章阁,召公卿,出手诏问当世急务。清臣闻之,为条对,极论时政阙失。时清臣以河北乏兵食,自汴漕米繇河阴输北道者七十余万;又请发大名库钱,以佐边籴。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宰相方欲两中之,乃徙昌朝郑州,罢清臣为侍读学士,知河阳。卒,赠左谏议大夫。
清臣天资爽迈,遇事敢行,奏对无所屈。郭承佑妻舒王元偁女,封郡主,给奉;及承佑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妻以不加封,请增月给,清臣执奏不可。仁宗曰:“承佑管军,妻又诸王女,当优之。”清臣曰:“是终为侥幸。”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数上书论天下事,陈九议、十要、五利,皆当世可行者。有文集一百六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者戾:违反
B.即除翰林侍读学士除:解除
C.而安抚使贾昌朝格诏不从格:抗拒
D.清臣执奏不可执:坚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
D.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叶清臣“遇事敢行”的一组是
①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②清臣复上疏言大臣专政
③凡所呼索,有司不敢问???????④乃为合同以检其出入
⑤清臣固争,且疏其跋扈不臣???⑥遂卷其奏置怀中,不行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清臣借京城发生地震的事向皇帝进言,派宦官备办佛事、设置道科,不是消除灾祸恢复正常的做法;应当深刻自责,招纳忠直敢言之士。
B.叶清臣上疏陈述大臣专政,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针对陕西战事谏言皇帝不能只满足眼前小安,而忘却前日大耻,更不要安然镇定不思进取。
C.仁宗询问公卿当世急需要办的事,叶清臣逐条回答,极力论述时政弊端:河北缺乏军粮,叶清臣漕运米粮,发放大名库钱,因而被宰相贬职。
D.叶清臣天性豪爽,遇事敢作敢当,奏对不屈从权贵;郭承佑的妻子贵为郡主,因没有加封,请求增加月俸,虽然有皇帝说情,叶清臣仍未执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圣二年,举进士,知举刘筠奇所对策,擢第二。(3分)
(2)奏编前后诏敕,使吏不能欺,簿帐之丛冗者一切删去。(4分)
(3)丁父忧,言者以清臣为知兵,请起守边。(3分)
2、阅读题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母未时上山采薪()
②.幼女随之不及()
③.母薄暮负薪归()
④.或堕井()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那只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②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③必以牛,亦犹牧④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②淖(nào):烂泥。③服田:驾牲口耕田。④牧:统治、管理。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子以予颠之倒之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B.今子以之代耕子之武城
C.虽不得田,其害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是盖有激者也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题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2分)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豕纵大,安能耕耶?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4、阅读题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5、阅读题
山东省滨州市2009届高三高考全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龚遂治渤海郡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邢,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日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②,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①乘传:(shèngzhuàn)用四匹马拉的传车。②劳来循行:“劳来”,抚慰劝勉;“循行”,到各地巡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副:符合
B.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固:通“故”,因此
C.盗贼于是悉平?悉:全部,都
D.秋冬课收敛课:检查督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 B.心内轻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发兵以迎? D.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龚遂采取的体恤人民疾苦措施的一组是
①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②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④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⑤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⑥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旨富实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④⑤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联意?(3分)
(2)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3分)
(3)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