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小题1:“子为政,焉用杀”说明孔子反对???????,主张 ???????????????。
小题2:“草上之风,必偃”用???????说理,阐明????????????????????????道理 。
参考答案:
小题1:杀人??德政
小题1:比喻???在上位
本题解析:
小题1:焉用杀?表示他反对杀人。子欲善而民善矣,用善对民,即讲究德政。
小题1: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所以上位者怎样,百姓就好比草会被风吹倒,会被领导者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
[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
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示例)“择友”如“择处”,都是选择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9分)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节自《明史·顾成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导:引导
B.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仆:倒下
C.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胶:搁浅
D.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罢:废除
小题2:下列句子都能够体现顾成“善谋画”的一项是(????)(3分)
①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②成斩所俘而纵其一
③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④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
⑤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⑥成性忠谨,涉猎书史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成年少时擅长骑马使长枪,并且还喜欢文身,曾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专门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但他在北平时却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
B.建文帝元年顾成抵御燕师,被俘后投降了燕王仍受重用,而且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后来朱棣继位当了皇帝,仍封他为镇远侯,留守贵州。
C.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镇守贵州时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后来又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被召回京城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时,他却婉言谢绝了。
D.在贵州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但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5分)
②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仆”动词,使……倒下,击倒。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④表示的是力大、勇猛。②③从正面,⑤从侧面,表现顾成的“善谋画”的军事才能。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应为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时首战攻克了普定。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应注意“仁明”,“辅导”,“及”,“归”,“辞”,“因”,“孳孳”,“措意”等字词的解释。
【参考译文】
顾成,字景韶,祖籍湖南湘潭。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迁居在江都(江苏省今扬州地区)。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用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渡江。顾成投军于太祖部下。因其勇猛,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顾成有一次跟随太祖渡河,渡船被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背船而行。
攻打镇江,顾成带十个勇士突击到城内,被敌人抓获。他带的十个人皆被杀,顾成却一跃而起,挣断绑绳,打翻拿刀要杀他的敌人,逃回城外。顾成引导部队攻城,把城攻下,因功授百户。大小数十战,顾成都立了功,于是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攻打四川,攻罗江,捉获敌军元帅以下20余人,致使汉州敌军投降。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顾成擒获了重庆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顾成被调守贵州。当时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央时叛时服,顾成连年出兵,全部平定。后来,顾成作为先锋,又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傅友德命令顾成打好连接的木桩作屏障来守城。叛乱的少数民族数万军队攻城,顾成出营迎战,亲手杀敌近百人,敌人退走。但其余的敌军还在南城,顾成命令杀掉俘虏,只故意放走一个俘虏,对他说:“我今夜二更就去杀你们”。当夜二更,顾成命令吹号角放火炮,敌人全部吓跑,缴获敌军丢弃的武器衣甲无数。顾成被升为指挥使。普定地区叛乱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平定。
洪武十七年,顾成又平定了阿黑、螺蛳等十余寨的少数民族叛乱。第二年,顾成给皇帝上书取消普定府,把普定府管辖的地方分为三州,由六位官员管理。顾成被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这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建文帝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王朱棣的军队,在真定作战时被燕王的军队俘虏。燕王解掉他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顾成投降了燕王,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建文帝的军队围城,守城部队的调度、防御都听从顾成的建议。燕王继位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候。年俸一千五百石,并颁给了世袭文书,命他仍然镇守贵州。
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开始到北平的时候,只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赐给兵器也不接受。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拜他。他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头回答皇帝:“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
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因此太子忧心忡忡。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死后被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能水也(游泳)????其下圣人也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耻学于师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而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蔑。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作用上来说,前者比后者小。
C.《劝学》选段中用比喻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分)
?????????????????????????????????????????????????????????????????????
?????????????????????????????????????????????????????????????????????
(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把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把握。在“族”所在的句子中,其在句子中是定语中心语,应是名词性的,释作“类”显然是不符合语意的。应解释为一类人。
小题2:试题分析:A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们的;D项,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向。
小题3:试题分析:“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蔑”错,不是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蔑,而是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还是有赞赏的。这一段,都是贬斥上层“士大夫之族”,褒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古之圣人”的。韩愈在文章里一再用“君子”“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圣人”对比,贬前者,褒后者,只是对耻于从师的君子的讽刺,而没有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轻视。
小题4:试题分析:这两句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主要是考查对句子中重点词词的正确把握和规范翻译。(1)句中的:假,凭借,借助;千里,数量词活用作名词,指千里远之外的地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绝,横渡;生,是通假字,通“性”,指资质,秉性;(2)句中:师,名词活用作动词,从师学习;乃,竟,却。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郑既知亡矣——(已经)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饰) B.岂不遽止——(立刻)何厌之有——(讨厌) C.以旌其所为——(表扬) 郑国实赖之——(倚靠)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