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4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仆自卜固无取卜:占卜
B.犯笑侮,收召后学犯:冒着
C.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D.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中:心中
小题2: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抗颜而为师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至无雪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D.其为不敢也决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3分)
A.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4: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5: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小题6:翻译:(9分)
(1)(3分)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3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3分)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见”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相见常日稀
②君既若见录
③路转溪桥忽见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
⑤渐见愁煎迫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③/④
3、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 ????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遏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卷一六“训门人四”)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已却悔,如何???????已:停止。 ??
B、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约束。 ??
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留。 ??
D、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免:避免。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
B、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 ??
C、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 ??
D、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 ??
A、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
B、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
C、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
D、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
4、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
B、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 ??
C、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 ??
D、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②白屋:指平民,寒士。③仓头庐儿:奴仆。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引出阁曰——引:推荐
B.延颈企踵——延:伸长
C.卒逐昭公——逐:放逐
D.如是则庶事理——庶:众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光闻之,告吏勿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去以六月息者也
C.望之因是上疏——因人之力而敝之
D.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搜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土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5.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身至临晋。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所过辄告主人家。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践更,秦汉徭役的一种。被征用者用钱雇人代服更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时阴贼贼:狠毒
B.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望:怨恨
C.不可者,各厌其意厌:满足
D.诸公以故严重之严:严厉
小题2:下列加划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非其任,强必灌之。②则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上闻,乃下吏捕解②乃令骑下马步行,持短兵接
C.①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也
小题3:以下语句全能表现天下人对郭解的仰慕之情的一项是 (3分)???(?)
①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②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
③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④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
⑤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⑥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A.①②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3分)
?????????????????????????????????? ▲?????????????????????????????????????????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3分)
?????????????????????????????????? ▲?????????????????????????????????????????
(3)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