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一)
2017-01-19 05:32: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天下”不在乎国家大小,只要国君能够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归顺他。
B.施行仁政要有“保民”意识,推行减轻刑罚、减少赋税、不占用农时等“养民”政策,让老百姓温饱无忧
C.教化百姓是施行仁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悌忠信等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立足的根本。
D.孟子认为老百姓只要能有时间深耕细作,一家人温饱无忧,就会心向国君,哪怕武器再简陋,也能同仇敌忾而打胜战的。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小题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 (????)?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小题2: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小题3: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2分)
小题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4分)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小题1:从文中看,孔子认为“仁者”应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
小题2:你还知道孔子关于“仁”的其他论述吗?请任举出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



4、单选题  下列句中“而”的所表示的关系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弃甲曳兵而走  
D.顺风而呼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悌、力田。常选学宫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选自《汉书·循吏传》)
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遣京师(???? )
(2)用察举(???? )
(3)县邑吏民见而之(???? )
(4)蜀地学于京师者齐鲁焉(???? )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