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李朝隐,字光国,京兆三原人。明法中第,调临汾尉,擢至大理丞。武三思构五王,而侍御史郑愔请诛之,朝隐独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忤旨,贬岭南丑地。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于中宗曰:“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帝更以为闻喜令。
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时政出权幸,不关两省而内授官,但斜封其状付中书,即宣所司。朝隐执罢千四百员,怨诽哗腾,朝隐胖然无避屈。迁长安令,宦官闾兴贵有所干请,曳去之。睿宗嘉叹,后御承天门,对百官及朝集使褒谕其能,使遍闻之。进太中大夫一阶,赐中上考、绢百匹,以旌刚烈。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朝隐取主奴杖之,由是权豪敛伏。为执政所挤,出通州都督,徙绛州刺史。开元初,迁吏部侍郎,铨叙明审,与卢从愿并授一子官。久之,以策县令有下第,降滑州刺史,徙同州。玄宗东幸,召见慰劳,赐以衣、帛。擢河南尹,政严清,奸人不容息。太子舅赵常奴怙势横闾里,朝隐曰:“此不绳,不可为政。”执而搒(péng,用板子捶打)辱之,帝赐书慰勉。
入为大理卿。武强令裴景仙丐赃五千匹,亡命,帝怒,诏杀之。朝隐曰:“景仙,其先寂有国功,载初时,家为酷吏所破,诛夷略尽,而景仙独存,且承嫡,于法当请。又丐乞赃无死比,藉当死坐,犹将宥之,使私庙之祀无馁魂可也。”帝不许,固请曰:“生杀之柄,人主专之;条别轻重,有司当守。且赃惟枉法抵死,今丐赃即斩,后有枉法,亦又何加?且近发德音,杖者听减,流者给程,岂一景仙独过常法?”有诏决杖百,流岭南。
朝隐更授岐州刺史,母丧解。召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固辞,见听。时年已衰,而笃于孝,自致毁瘠,士人以为难。明年,诏书敦遣扬州就职。还为大理卿,封金城伯,代崔隐甫为御史大夫。天下以其有素望,每大夫缺,冀朝隐得之。及居职,不争引大体,惟先细务,由是名少衰。进太常卿,出为岭南采访处置使,兼判广州。卒于官,赠吏部尚书,官给车槥(huì,棺材)北还,谥曰贞。(《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武三思构五王 构:勾结 B.擢河南尹,政严清 擢:提拔 C.太子舅赵常奴怙势横闾里 怙:凭恃、依靠 D.每大夫缺,冀朝隐得之 冀: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朝隐独以“不经鞫实,不宜轻用法”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宰相韦巨源、李峤言于中宗曰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执而搒辱之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D.帝怒,诏杀之 东野与吾书,用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朝隐“执法不惧权贵”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忤旨,贬岭南丑地 ②曳去之 ③朝隐取主奴杖之 ④铨叙明审 ⑤朝隐胖然无避屈 ⑥执而搒辱之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李朝隐不满宫内授官的做法,坚决罢免了一千多名“内授官”,面对怨恨诽谤,他也毫不屈服。
B.太子舅舅的家奴仗着权势,横行乡里,李朝隐把他抓了起来,并鞭打侮辱他。
C.担任大理卿时,李朝隐依据法律,据理力争,使裴景仙得以幸免一死,流放岭南。
D.李朝隐虽身仕两朝,但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的态度没有任何改变,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①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②巂(xī):杜鹃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连山殆数百里( )
(2)时有鸣巂( )
(3)山风卒起( )
(4)游者悚焉( )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县治而迤平/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云霞明灭或可睹
C.是日,姜坞先生与往/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D.使鼐为之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题 写出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4.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
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①。中年登进士第。调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至廉正有声。
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
晚入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潭城受兵,帅臣李芾礼以为参谋,共画备御策。时城中壮士皆入卫临安,所余军仅四百五十人,老弱太半。芾纠率民丁,奖励以义,人殊死战,三月城不下。大军断绝险要,援兵不至,谷知城危,与妻子诀曰:“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岳秀泣而许之死。乃积薪扃户②,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邻家救之,火炽不可前,但于烈焰中遥见谷正冠端笏危坐,闰门无少长皆死焉。芾闻之,命酒酹谷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务实,谷号也。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谷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城破,多感激死义者。(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②扃户:闭户。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友皆严惮之——惮:恐吓
B.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季:朝代之末
C.中年登进士第——第:科第
D.丁内艰,居家教授——丁:遭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的一组是(???? )
①体裁务为典雅
②居家教授,不改儒素
③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
④早作必冠而后出帷
⑤谷知城危,与妻子诀
⑥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谷性格刚直严厉,士友都很敬畏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作赋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士人争相向他学习。
B.母亲去世后,尹谷便在家里教授学生,仍保持儒者的品德操行,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谨慎修习,即使才思敏捷他也不教授他们。
C.潭州城被敌兵包围的时候,尹谷毅然与妻子诀别,为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他叫弟弟尹岳秀逃出,自己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终死于火海之中。
D.尹谷死后,潭州看重读书学习的“三学生”几百人去吊唁他,潭州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人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早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③遘悯:遭受患难。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粥:同“鬻”,出售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
C.得无有所恨耶恨:痛恨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
小题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戚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2分)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字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6分)?????????????????????????????????????????????????????????????????????????
(2)然亦自爱其居闲静,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