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9 15:2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少年行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小题1:请简要分析“偏坐”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偏坐”是指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诗人以“金鞍


本题解析:
小题1:“偏坐”属于动作神态描写,借这个动作写出了少年们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小题1:结合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一身能擘两雕弧”表现少年的“技”,“ 虏骑千重只似无”写其“胆”,“ 偏坐金鞍调白羽”写其“姿”,“ 纷纷射杀五单于”表现其“绩”,再综合谈出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中?琴
唐·卢仝①
?????????五音六律十三徽②,
?鹤响思庖羲③。
???? 一弹流水一弹月,
???? 水月风生松树枝。 琴??诗??
宋·苏轼
?? 若言琴上有琴声,
?????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  注释:①卢仝,中唐诗人。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不满,不愿仕进。诗作风格奇特,诗风浪漫。②五音六律,泛指音乐。十三徽,琴徽以多以贝壳为之,共有十三个。③庖羲,即伏羲。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对华夏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1)两首诗的内容都围绕琴声展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各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它们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卢诗重在表现演奏者的技巧高妙和琴声让诗人陶醉(答“诗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煌《虞美人》)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问“何时了”,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无穷无尽,长流不断。
D.作者直抒胸臆,情感激愤,无法抑制,整首词围绕一个“愁”字,抒写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凄之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直抒胸臆”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试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下阕的抒情方式呈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描写了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等来表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著
韩偓①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
(1)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曾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
答:????????????????????????????????????????????????????????????????????????????????????????????????????????????????????????????????????????????????????????????????????????????????????????????????????????????????????????????????????????????????????????????????????????????????????????????????????????????????????????????????????????????????????????????????????????????????????????????????????????????????????????????
(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
答:????????????????????????????????????????????????????????????????????????????????????????????????????????????????????????????????????????????????????????????????????????????????????????????????????????????
???????????????????????????????????????????????????????????????????????????????????????????????????????????????????????????????????????????????????????????????????????????????????????????????????????????????????????


参考答案:(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阔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


本题解析:
(1)前两句为一幅画,“乘船行驶在万里的清江之上,天空辽阔。清江两岸的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炊烟袅袅升起。”作者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又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嵌入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识记字音》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