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小题1:诗歌表现了一个传统佳节,是哪一个节日?颈联如何表达相思的?(3分)
小题2:尾联使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2、阅读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8分)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竹,庭户皆春阴。
孤吟遂忘返,烟景生逾深。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1分)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幽竹”、“琴声”、“经房”,营造了一种静谧、雅致的氛围。
B.诗中写溪涧、琴声,以声衬静,更加显现出竹林的幽静。
C.诗人陶醉在如此美好的景致之中,不知不觉走到了烟雾缭绕的竹林深处,以致于迷途忘返。
D.诗人即景抒情,表达了对清幽的环境、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小题3】诗人徐贲也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请你展开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出诗中的情景,使之具有画面感。(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于菟:楚人称老虎为于菟。见《左传》。
【小题1】诗歌前两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这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