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24 22:14: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11分)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
小题1:“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5分)
小题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今山海关。②那畔: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③千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1.词命名为“长相思”,你认为词人相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①。
谁见汀洲②上,相思愁白苹③。
注释:①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②汀洲:水中可居之地,这里指江岸。
③白苹:一种水草,花白色。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联,诗人通过“望”、“挥手”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B.第三联,描绘了朋友远行而去,独留诗人在落日的太湖边惆怅的景象。
C.第四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上不忍归去,情景交融,表达了不尽的愁思。
D.全诗虽没有“别离”二字,但诗人借眼前之景表达情思,有婉曲之妙。
小题2:本诗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style="WIDTH: 368px; HEIGHT: 83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368" align="center">????????????????????????????????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2.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
A.静女其姝——娴静的少女真美丽。
B.俟我于城隅——在城的角楼等待我。
C.爱而不见——她那般可爱,怎不让我瞧见。
D.搔首踟蹰——我挠着头,四下徘徊。
3.《邶风·静女》中的人物,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但能给人以美感,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读林则徐《塞外杂咏》全诗,对诗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
(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
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
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
D.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笑。
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