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①“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C.陷于建德——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C.附属籍于宗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礼成,释服而散——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3.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赠送
B.出为怀州刺史:外放
C.寻以年老致仕:得到提拔
D.及玄宗践祚:即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因罢兵而还(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虽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1)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2)故为之文以志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
(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小题4:翻译下面三句话。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3分)
??????????????????????????????????????????????????????????????????????????????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分)
??????????????????????????????????????????????????????????????????????????????
小题5:给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或辞职归家)
小题1:B、(A、于是/因为,B、表转折,C、于是/竟然,D、因为/用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绍圣谏官。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高宗即位,诏举草泽才德之士,预选者命中书策试,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敦儒又辞。避乱客南雄州,张浚奏赴军前计议,弗起。
绍兴二年,宣谕使明橐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靖退。诏以为右迪功郎,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敦儒不肯受诏。其故人劝之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谯定召于蜀,苏庠召于浙,张自牧召于长芦,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既至,命对便殿,论议明畅。上悦,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俄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会右谏议大夫汪勃劾敦儒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
高宗曰:“爵禄所以厉世,则文臣便至侍从,武臣便至节钺。如其不可,虽一命亦不容轻授。”敦儒遂罢。十九年,上疏请归,许之。
敦儒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时奏桧当国,喜奖用骚人墨客以文太平,桧子熺亦好诗,于是先用敦儒子为删定官,复除敦儒鸿胪少卿。桧死,敦儒亦废。
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处以学官:委任
B.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督促
C.与李光交通:交往
D.爵禄所以厉世:激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固辞还山
②敦儒又辞
③避乱客南雄州
④敦儒不肯受诏
⑤风动郡国
⑥敦儒始幡然而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起的朱敦儒,安贫乐道轻名利。尽管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在朝野都很有名望,多次被举荐为官,他均拒绝不仕。
B.朝廷征召才德之士辅佐治国,朱敦儒再次推辞。后来朋友以复兴国家为由劝他出仕,他才入朝应对,被赐进士出身。
C.朱敦儒有文学才华,精通诗及乐府,风格婉丽清畅。秦桧当权,喜欢任用骚人墨客粉饰太平,朱敦儒因此备受重用。
D.秦桧死后,朱敦儒也被废黜。作者认为,朱敦儒虽然志行高洁,但老年时有舐犊之爱,又害怕被流放,故晚节不保。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A处:委任。B敦:督促。C交通:勾结。D厉:激励)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①②④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洁”③避乱,与品行无关”⑤是指谯定、苏庠、张自牧等⑥是指朱敦儒受朋友点化后,猛然醒悟)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志行高洁”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朱敦儒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志行高洁”,有的可能能体现“志行高洁”,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3:试题分析:D(认为朱敦儒晚节不保的并非是作者,而是那些议论者即“谈者”)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译文】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他的父亲朱勃,在绍圣(宋哲宗年号)时期担任谏官(官职名)。朱敦儒志向高洁,虽然是平民,但是有在朝廷在民间都有声望。靖康(宋钦宗年号)年间,被召到京师,打算任命他为学官,朱敦儒推辞说:“麋鹿的天性,就喜欢生活在旷野之中,加官进爵不是我的愿望。”坚持推辞回家了。宋高宗即位,下诏让各地推荐在民间有品德的读书人,参与选拔的人让他们写文章考试,选中的人给与官职,于是淮西部的使者说朱敦儒有文武的才能,就把他召来了。朱敦儒又推辞。在南雄州避乱,张浚上奏让他到军营商议计策,他没有去。
绍兴(宋高宗年号)二年,宣谕使(官职名)明橐说朱敦儒很了解治理国家,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当朝大臣也称赞他的才能和谦让。
于是皇帝又下诏让他担任右迪功郎,下令肇庆府让他们督促朱敦儒去皇帝的行宫觐见,朱敦儒不肯受诏。他的朋友劝他说:“如今天子把席子空出来等待贤能的人来做,希望能够振兴国家,谯定被从蜀地召来,苏庠被从浙地召来,张自牧被动长芦召来,都是名镇京城,风动地方,你为什么偏要住茅屋吃青菜,在山里老死呢!”朱敦儒才表示出山。到了京城以后,皇帝命他到偏殿会话,他的见解非常明畅。皇上很高兴,赐他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不久兼任兵部郎官,又升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赶上右谏议大夫汪勃弹劾敦朱儒提倡异端学说,和李光勾结。宋高宗说:“官位俸禄是用来激励人的,如过这个人可以,是文臣的话就能升到侍从,是武臣的话就能升到节钺。如个这个人不行,就算一条命也不能轻易给他。”朱郭儒于是被罢免。绍兴十九年,他上疏请去还乡,被准许了。
朱郭儒向来精于写诗和乐府诗,婉丽清畅。当时奏桧当政,喜换奖励骚人墨客来粉饰太平,秦桧的儿子秦熺也喜欢诗,于是先任命朱敦儒的儿子为删定官,又任命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朱郭儒也被罢免了。
议论的人说朱敦儒老年为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害怕被流放,所以晚节不保。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行动些:走快些 凤池:对于中书省的美称 永昼:漫长的白天 B.哥哥行:哥哥那边 经年:年复一年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C.葫芦提:糊涂 酹:将酒洒地,表示哀悼 次第:光景 D.亢旱:大旱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吟啸:吟咏长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