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每题3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小题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3分
小题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
小题2:
试题分析:
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完成下面的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为什么不是《题成都武侯祠》而是《蜀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的“愤”由何产生?“世事艰”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二字用语不凡,试结合全诗简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首诗中都体现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但两者的用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杜甫和陆游当时的处境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慨叹自己的壮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小题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作者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小题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已经说明了诗歌主旨是首写离别之情,答此题注意“孤”“亭”的分别内涵与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题的手法有融情于景、虚实相生,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即可。
【赏析】
首联:写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又呈现清晨的宁静。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一切是那么恬静,那么自然,含蓄地为下文写离情别意打下基础。
颔联: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共10分)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结合全诗,请分析一下月亮这个形象。(5分)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2分)
(3)请分析“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字和“满”字妙处。(3分)
参考答案:(1)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请简要概括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在写景叙事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