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宋]陈文龙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福建莆田人,为宋代抗元英雄。
(1)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
(2)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
加以分析. (3分)
答:?????????????????????????????????????????????????????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小题1: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简析诗中所使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写景句的作用。(4分)
3、阅读题 踏莎行·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⑴阑:残,尽。 ⑵红英:红花。 ⑶屏山:屏风。 ⑷杳杳:深远无边际。⑸菱花:镜子。⑹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1)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这首词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4分)
4、单选题 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写 情
李 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两首诗都写到“明月”,那么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法和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试结合两诗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