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25 00:11: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此日六军同驻马,??????????????????????????????,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
(2)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劝学》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寡人之于国也》
(4)?????????????,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5)?????????????,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6)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1)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2)朽木不折??金石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纪”“镂”“沦”“幽”衡“。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及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1)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原上,面积约12平方公里,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以及陪葬墓107座。
读孟云卿的《寒食》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满”字描绘了江南二月繁华秀丽的美好景象,反衬下面诗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瑶瑟怨①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
【注释】①瑶瑟:对瑟的美称。
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诗歌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和《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4分)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女子的别离之怨,有人认为是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你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雁叫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2)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诗题 “瑶瑟怨”也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点评:本题的第二小题是一个亮点,它着重考查考生是否深入阅读,是否真正理解了本诗,如果真正理解了,那么本题的答案即写女子的思念之情。所以个人认为本题不应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题来回答,只能答第一种情况,所谓的“音乐与意境的感染力”只是对诗歌的浅层次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诗第三句中的“碍”,第四句中的“遮”,景中含情,颇有诗意,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本来是诗人对锦江的风景留恋不舍。诗人却说是锦江的草有


本题解析: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