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25 00:11: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揉搓。
(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作者身世背景谈谈对末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ēi,水池。
  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注]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观雨
陈与义1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2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1陈与义:南宋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2海:暴雨。
小题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5分)
???????????????????????????????????????????????????????????????
???????????????????????????????????????????????????????????????
小题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6分)
???????????????????????????????????????????????????????????????
???????????????????????????????????????????????????????????????
???????????????????????????????????????????????????????????????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