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而作。
(1)请描述第一二句所形成的画面?你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③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翻:同“反”。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从动与静的角度,鉴赏颈联的艺术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偶集的惊喜之情和诗人的羁旅之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题目和诗中语句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此诗写的是友人偶然在客舍会集时的情况。由“翻疑梦里逢”一句可知作者对此次集会高兴得怀疑是在梦里;由尾联可知作者对羁旅生活愁感。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几点:一是必须从“动和静”的角度分析,一是只能分析颈联语句,一是必须写出其作用。分析“动”,主要抓动词,如句中的“惊”和“覆”;分析“静”,主要根据诗中意象的具体情况,比如“鹊鸟”的飞是“动”‘“露草”和“寒虫”则是“静”。这样的好处就是表达效果。
【诗歌韵译及简析】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注]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