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晁错论
【宋】 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注]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遗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 狃(niǔ):习以为常。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期月:一个月,泛指短时期
B.错不于此时捐其身捐:献出
C.无故而发大难之端端:开头
D.而遗天子以其至危遗: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晁错被杀的原因是“自祸”的一组是(???)
①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②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③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④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⑤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⑥错不于此时捐其身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事先估计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在慢慢地画出地形图后,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B.当七国发生叛乱的时候,晁错既没有挺身而出承担危险,也没有亲自率兵去阻击叛军,反而留守在相对安全的后方,让景帝刘启亲自率兵出征。
C.作者抓住晁错当时对待吴、楚起兵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认为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袁盎进谗言,而是“自祸”。
D.本文最后总结的历史经验就是,要想成就非同寻常的功业,就不能只考虑怎样保全自己,否则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小题4: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3分)
(2) 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4分)
(3) 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3分)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B.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约束、修养?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心意
D.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青传
张耒
任青,寿春人。少无赖,为盗,以智数雄其党,有声群盗中。然青为盗不多杀害,为济所欲不多求,稍有以贤其类矣。里僧有善驴,其值数万钱,僧爱之,所以圉①备之甚固,盗数取之不得。于是里少年聚数万钱邀青,曰:“子能得驴,则请以钱为君寿。不能得,君妄得名也。”青笑谢少年,辞不能。少年固强之,青曰:“具饮,夜半吾乘驴来诣君矣。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少年曰:“诺。”夜半,青怀刀超其垣入。僧系驴房外,锁驴前足无可解理。青即解刀,微刺驴足间见血,以刀击地跑者。久之,僧闻,使童疾走烛视驴。青疾起匿。童即语锁啮驴足流血矣。僧即取钥,命童解锁。童去,寝熟。青即牵驴自其门出,疾驰而至少年所,一座大惊。明日,乃使谢僧还驴,曰:“吾以为戏,愿勿罪也。”其多智数率如此。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
(《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注:①圉:通“御”,防御。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青笑谢少年乃使谢僧还驴
B.少年固强之固有以自异也
C.愿勿罪也罪过数发
D.以智数雄其党察数危窘矣
小题2: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3分)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② 吏捕逐不得???????????????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C.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然,愿以是为戏,卒事请以驴还僧。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袁州州学记
李觏①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②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③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优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陋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④且有日,吁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人结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圣君,俾尔由痒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李觏: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自称“南城小草民”,《宋史》本传中称他“俊辩能文”。②祗:恭敬。③尼:停止,阻止。④舍菜:指开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苟:小心地
B.亡诵弦声——亡:没有
C.闻而是之,议以克合——克:能够
D.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法:效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的教育的正面作用的一组是(???? )
①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②武夫健将,卖降恐后 ③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⑤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⑥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皇帝下令让州县建立学校,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有尽心竭力、恭敬地顺从皇帝旨意的,也有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敷衍了事的。
B.推行儒学,会使得功劳大的大臣,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武器;会使得在野之人敢直言,且不避生死。
C.在学校落成使用了一些日子后,在宜春讲学的作者发了一番议论。作者认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D.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学馆破败、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馆的过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旧夫子庙,陋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单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单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白府请自捕逮????????????????????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