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2-07 20:45: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1)公起义兵 ,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大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自锁上变,将江都诣:前往
B.太宗固请,遂之舍:释放
C.宜宽大,以慰远近之心弘:广大
D.直恶阳岭以逼之趋:走,快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将皆请停兵待水退必当立功立事,取富贵
B.靖乃率师进,将下峡降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C.铣甚惧,始征兵江南突利可汗不虞
D.拒战岂其愿重为乡党笑(《报任安书》)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靖从小就有文材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人唐朝版图。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4分)
(2)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3分)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驼种树(以……为业,作动词)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和,同) B.且硕茂,早以藩(结果实,作动词) 古人烛夜游(持,拿着) C.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诸父异爨(等到) D.母立于兹(通“尔”,你) 虞常果张胜(牵攀,招供)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覼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骞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馀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
时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选自《白氏文集》)
[注]①嗒(tà)然:身心俱遣、物我两忘貌。②蹇(jiǎn)剥:指遭受挫折。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峰寺间,其境胜绝介:处两者当中
B.修柯戛云,低枝拂潭修:修饰

C.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殚:详尽
D.一旦骞剥,来佐江郡佐:辅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B.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C.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
D.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始,交代了草堂的由来及位置。作者将草堂建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优美。
B.作者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盖成草堂,其格局简单,堂内陈设朴素古雅,显示出作者的爱好和志趣。
C.三、四自然段,通过人问己答,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诸景美好,使作者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D.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酷爱,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私,然无所惩艾——秦有余力而制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名——欲勿予,即患秦兵
C.至公车刺取,知虏人云中、代郡——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虏所入郡吏——王尝语庄子好乐,有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遇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南冥者,天池也
④野马也,尘埃也
⑤奚以知其然也
⑥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⑦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⑧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⑦
D.③⑤⑦⑧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