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题目。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2分)把欧阳秀才的出游念头比作草木。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的出游念头就像一经萌芽就不断生长的花草树木。(1分)把游历生活比作梦。欧阳秀才去江西后行踪不定、丰富多样、难以预测的生活就像一场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梦。(1分)这两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秀才对未来游历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的深长怀念,体现了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1分)
小题1:①“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表达了对门人才华出众的赞赏,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2分)②“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表达了作为老师对门人的谆谆嘱咐,希望门人去江西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2分)③“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是希望门人不要放弃科举,并祝愿门人他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2分)
(围绕“赞赏”、“嘱托”“期望”三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展开论述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前四诗句有“客心如萌芽”“去作西江梦”,可见修辞手法为比喻。把客心比作萌芽,把游历的生活比作梦。比喻的修辞功能,就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围绕此去说表达效果。
点评: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不要把题干中的前一句话视为可有可无,它其实提示了我们的答案内容。送别的对象是门人,而诗人的情感也就是围绕门人来抒发的。诗前四句是表现门人对未来游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瓣深长怀念,后六句表现诗人对门人的赞扬、嘱托和期望。答案点在后六句。
点评:诗歌的语言、饱含着思想和情感,也必然会透露出思想和情感。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品中内在的思想感情。从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角度看,品析语言的重点是:①抓题眼,抠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如《春夜喜雨》②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③从景语中感受情。④从情语中体会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2)?,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 ?,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6)?,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参考答案:(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悟以往之不谏?(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天街小雨润如酥(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泪眼问花花不语(6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谏、诞、酥、哀、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句中连用两个“自”字,描绘白云自在地在天上飘荡,泉水自在地流淌,一切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诗人移情于景,景中寓情,准确地表现了自己恬淡和闲适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一文中,连续三次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每一次感叹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抒情、议论、描写的交替,奠定全诗的咏叹基调。
B.“千古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联中的“怨恨”为全诗的主旨,以撩人的琵琶怨曲,烘托了昭君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这怨曲中有昭君之怨,更有作者之怨。
C.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
D.《锦瑟》一诗,紧扣“思华年”展开。诗中回忆了昔日与妻子王氏双栖双飞如庄周化蝶般的美好生活,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情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庄周化蝶般的美好生活”错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2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2分)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1)碧云(白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
(2)由“芳草”、“斜阳”这些实景,想像到“斜阳外”的虚境,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离情别绪。
(3)①“染”字用得好。“染”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了浓重的离愁,在离人看来,霜林的“醉”是由离人的血和泪染红的。
本题解析:(1)2分。答对4~5个,2分;答对2~3个,1分;答对0~1个,不得分。
(2)2分。借“芳草”、“斜阳”抒情,1分,离情别绪,1分。
(3)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