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七)
2017-03-06 04:26: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题目。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小题1: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2)?,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 ?,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
(6)?,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有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云自无心水自闲”是全诗的佳句,句中两个“自”字独具匠心,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项判断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一文中,连续三次出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每一次感叹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抒情、议论、描写的交替,奠定全诗的咏叹基调。
B.“千古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联中的“怨恨”为全诗的主旨,以撩人的琵琶怨曲,烘托了昭君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这怨曲中有昭君之怨,更有作者之怨。
C.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
D.《锦瑟》一诗,紧扣“思华年”展开。诗中回忆了昔日与妻子王氏双栖双飞如庄周化蝶般的美好生活,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情思。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曲和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选自范仲淹《苏幕遮》)
(1)《端正好》的意象组合典雅,请列出曲中所采用的意象。?(2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怎样表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2分)
(3)“晓来谁染霜林醉”中的“染”与“波上寒烟翠”中的“寒”,历来为人称道,请在“染”与“寒”中选择其一,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