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①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的卢,古代有名的战马。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下阕所言“君王天下事”指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愤心情。
参考答案:梦想与现实 壮志未酬(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回答问题。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注:笙:又名凤吹,其声如凤鸣,故名。
请简析本诗的通感手法。
参考答案:
本诗一、四两句用了通感。笙曲是听觉,“隔彩霞”是视觉,“碧桃千树花”也是视觉,在第一句中作者不说天上仙乐,而说来自天上彩霞,烘托出了笙乐的明丽新鲜。四句从奏乐的环境人笔,在表达繁缛绚丽的同时也表达出了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本诗写乐又避开对音乐的正面描写,通过通感这一手法表达笙乐的美妙。
本题解析:注意标题“吹笙”,显然诗句应该是运用多种手法来慕声的,课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均使用了比喻、夸张、摹声等手法,最为典型的是移情或通感。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的前两句运用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3分)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2分)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为考查诗歌意象。本题是对诗歌意象的考查。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解答时一般指出具体意象,再用这些意象构建诗人眼中的画面。最后得出诗人眼中画面的寓意。
小题2: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之情自然流露;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丑奴儿令(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
康与之
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小题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想象。(1分)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1分)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1分)②比喻。(1分)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1分)
小题2: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1分)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2分)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比喻的修辞和想象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然后答出效果。
小题2: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分析的题目,结合文中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心情总结人物形象。由环境可以看出人物的情趣高雅。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表现潇洒脱俗。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
(2)?,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6)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7)?,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其一》)
(8)?,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参考答案:
(1)芳菲菲其弥章;(2)潦水尽而寒潭清;
(3)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岩扉松径长寂寥;
(5)斧斤以时入山林;(6)芙蓉泣露香兰笑;
(7)玉露凋伤枫树林;(8)又闻子规啼夜月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