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举例说说《雷雨》第四幕中台词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第四幕中四凤恳求侍萍让自己与周萍一起离开的那场戏:
四凤?(抽泣)我,——我跟他现在已经┅┅(大哭)
侍萍?怎么,你说你——(讲不下去)
周萍?(拉起四凤的手)四凤!真的,你——
这几句台词使用了互用的手法。互用是指对话中的双方(或几方)都用到跳脱。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已发展到怀孕的地步,最初对她妈是绝对保密的,后来经过妈的一再追问以及情况的急遽发展,实在隐瞒不下去了,只好吞吞吐吐地承认。“已经”后面应该是“有了孩子”这类话,不过对于一个未婚女子来说,显然是羞于出口的,因此话说了一半欲言又止,表现了她此时羞愧难当、痛不欲生的复杂心境。而侍萍刚听到女儿那欲盖弥彰的半句话,凭着母亲的敏感就已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一时也难以接受,自己最担心的事竟变成了事实,她有些不相信却又不容置疑,由于情绪极其慌乱以致语不成句而且也不忍心把事挑明。随后周萍也醒悟过来,但他还是深感意外,是惊是喜他也说不清,于是急于想证实的心情使他一时语塞。这段台词,交际双方的对话都采用跳脱的方式衔接、渗透和呼应,使矛盾冲突十分尖锐,气氛异常紧张,如果剧中人还那样斯斯文文、一板一眼地说话,那就极不真实自然,也不可能紧紧扣住读者或观众的心弦。
本题解析:考查对戏剧中台词的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及人物的心理在把握台词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台词的表达技巧。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答:??
小题2: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2分)见“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犹壮。临“秋风”,反觉“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2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将诗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诗人虽然远在天涯,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2分)
小题2: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2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题干中列出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并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在解答时,可概括其所写之景,再分析其情。只不过在分析其景的过程中要注意,景由几个意象构成,其意象本身就包含着诗人情愫。所以这里面的景情关系,可从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之情,二是由几个意象构成的景所表达之情。
小题2:对“老马识途”典故所表达的诗人情怀的理解,要结合诗中的诗句来把握。“落日心犹壮”“不必取途”,都可以看出,诗人老当益壮,想为国家效力情怀;写景,目的是为了抒情。这里诗人写情,是借景来抒情。
点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题型常用简答,也可用填空。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7分)
蝶 恋 花①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②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沁园春》一词的小序中曾写道:“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澹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②即无奈。
小题1:上片作者以月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哪些深意?(3分)
小题2:下片对“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描写用意何在?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用月亮缺多圆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的深意(或“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的深意吧”)。扣“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后两句,用始终皎洁的月亮这个比喻,表明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感情。扣“不辞”“辛苦最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妻子奉献一切的深意。扣“为卿热”。
小题2:是为了反衬(1分,答成“乐景写哀情”亦可)。用燕子在帘间呢喃的浓情和喜悦,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愁苦。(扣“秋坟愁”,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词即先从"天上月"写起。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园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包蕴了无限的哀伤与怀念,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爱恋。
小题2:试题分析: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跳”这个词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
(2)上阕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令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注]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盈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两个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颈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请任选一联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残柳、老荷。
(2)示例一:颔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示例二:颈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意对即可)
(3)示例: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
②表达了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
③表达了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