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3-06 05:1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2、阅读题 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桧不悦。即罢知举王雕,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帝尝问桧:“赵逵安在?” 桧以实对。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囊皆书籍,才数金而已。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逵赓御制《芝草诗》有“皇心未敢宴安图”之句, 桧见之怒曰:“逵犹以为未太平耶?”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 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日:“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抆泪叹息。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1、下列句于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逵对独当帝意——当:适合 B、亲老不能涉险远——亲老:亲人和老人 C、逵不答,桧滋怒——滋;更加 D、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抗折:抗拒、驳斥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①侩以实对 ②能以家来乎 ③当以百金为助 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 ⑤勿以微贱为间 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 ⑦逵以疾求外
A、①③⑤ B、②④ C、⑤⑦ D、③④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 ] 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攫第一。 ②逵单车赴阙。 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 ⑤帝为之抆泪叹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赵逵读书能考察历代兴衰治乱事迹和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深人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B、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 C、赵逵在朝任官,秦桧既出言打击又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秦桧死后,赵逵受皇帝信任升官。 D、赵逵直言奏告皇帝应广开言路使人敢言,后来他主管科举考试,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旧弊,选到了王十朋等人才。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祔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áo):迁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寝:废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居正闻而怒/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 A.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再辞不允,乃就道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职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①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 “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②,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②阤zhì:崩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通“悬”,悬挂 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明:表明 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所以:……的原因 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掌权
| 小题2: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迎而龁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熏之则恐焚木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主焉得无壅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
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狗猛与酒酸之间的必然关系,就难以判断。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译
:??。
②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译
:?。
③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3分)
译
:??
5、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
B.不加(更)少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
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兵刃(锋刃)既接
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行路)也
小题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3分)(?)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小题5:翻译句子(共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