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3-06 05:29: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鄘,字建侯,北海太守邕之从孙。大历中举进士,为李怀光所辟,擢累监察御史。怀光反河中,鄘与母、妻陷焉,因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母欲往视;怀光许可,戒妻子无偕行。鄘私遣之,怀光怒,欲加罪,谢曰:“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奈何不使妇往?”怀光止不问。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怀光觉,严兵召二人问之,鄘词气不挠,三军为感动,怀光不杀,囚之。河中平,马燧破械致礼,表佐其府,以言不用,辞归洛中。后召为吏部员外郎。
徐州张建封卒,兵乱,囚监军。帝以鄘刚敢,拜宣慰使,持节直入其军,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使复位,众不敢动。既还,旨,迁郎中。
元和五年,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王师讨蔡方急,郓寇李师道谋挠沮之,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是时兵兴,天子忧财乏,命盐铁副使程异驰江淮,诸道输货助军。鄘素富强,即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诸道以鄘为倡首,悉索以献,自此王师无匮乏之忧。
先是,吐突承璀①为监军,贵宠甚,鄘以刚严治,相礼惮,稍厚善。承璀归,数称荐之,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鄘不喜由宦幸进,及出祖,乐作泣下,谓诸将曰:“吾老安外镇,宰相岂吾任乎?”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改户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曰肃。
鄘强直无私,与杨凭、穆质、许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以气自任。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吐突承璀:唐朝宦官,唐宪宗对他倍加宠信,先后加官晋爵,成为当时宦官中颇有权势的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怀光以兄病卧洛且笃 绐:欺骗
B.既还,旨,迁郎中称 :宣称
C.诸道输货助军 讽:劝说
D.即府库留一岁储籍 :登记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鄘“强直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鄘籍在军,不得为母驾? ②以言不用,辞归洛中? ③大会士,喻以祸福,出监军狱中,脱桎梏? ④籍府库留一岁储,馀尽纳于朝? ⑤相礼惮,稍厚善? ⑥至京师,不肯视事,引疾固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鄘为人机智。李怀光反叛,李鄘与家人沦陷贼军中,他以兄长在洛阳患急病卧床不起为托词,让母亲和妻儿摆脱了李怀光的控制。
B.李鄘刚正果敢。徐州张建封去世,士兵变乱,囚禁了监军,李鄘召集将士,晓谕祸福,终使监军出狱,恢复职位。
C.李鄘忠于朝廷。战争兴起时,天子派人劝说诸道输送财货援助军用,李鄘留存储备后,其余都交纳给朝廷,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D.李鄘淡泊名利。他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宰相之职,到达京城,称病坚决辞让相位,改任户部尚书,后来他在太子少傅的任上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与高郢刺贼虚实及所以攻取者,白诸朝,德宗手诏褒答。(5分)
(2)鄘以兵二万分壁郓境,赀饷不仰有司。(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②,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③,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④:“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①高梁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上所设的桥。②西山:北京西郊名胜,是太行山支脉,众山连接,山名很多,总名为西山,又名小清凉山。③绀(gàn):天青色,深青透红之色。④中郎:袁宏道,字中郎。明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最有成就的作家。⑤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含义。?
  极乐寺去桥三里________
  何日挂进贤冠___________
(2)从唐宋到元明清,愈往后发展,古代的散文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谓文无定格,惟求其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而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宗道就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他的散文清新活泼,“一扫王(世贞)李(攀龙)去雾”,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本文就是这样一篇不拘格套的典范之作。请写一段赏析文字,说说与一般的游记文相比,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②若不阙秦,将取之
B.①吾还也②君知难也
C.①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而乃手共搏之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临敌令曾壮士声为:替
B.吾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殆:大概
C.值寇乱,负母食兵间鬻:卖
D.已不复见君者衣宫锦之盛矣曩:从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写人叙事。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3分)
②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3分)
③越五年,乃克为之。(3分)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C.其皆出于此乎?
D.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