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A.文其身以自异 木欣欣以向荣 B.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土人立生祠祀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至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巅。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挍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貌若营群 营:迷惑
B.而延颈喔咿延:伸长
C.义而介焉者介:独特
D.尚不与俦焉俦:做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已而竞还啄其粟。
赶走(它)之后(再)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挍焉。
(我)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和它)单独较量的。
D.昔日亦犹是焉。
以前也是这样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小题4: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裴炎,字子隆。宽厚,寡言笑,有奇节。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举明经及第。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改中书令。旧,宰相议事门下省,号政事堂,长孙无忌以司空、房玄龄以仆射、魏徵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至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故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日:“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宜存至公,不容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日:“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 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餐日:“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辨之,后日:“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日:“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日:“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①之赢。初,炎见裴行俭破突厥有功,沮薄之,乃斩降虏阿史那伏念等五十余人,议者恨其娼克②,且使国家失信四夷,以为阴祸有知云。睿宗立,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
注释:①儋石:一石米。②娼克:妒忌别人的才能,想在别人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以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知:了解
B.后已持政,稍自肆?肆:放纵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豫:参与
D.籍其家,无儋石之赢?籍:登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裴炎“有奇节”的一组是?(?)
①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
②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
③刘稀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④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
⑤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⑥炎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炎考取功名后,在高宗到东都去时,辅佐太子。在太子监国时,又在东宫参与处理政事。
B.武承嗣向太后提出给武家的祖先追封王位,裴炎的劝阻虽然阻止了这件事,但也让太后很不高兴。
C.徐敬业^造**后,裴炎虽然看不起他,却也在太后面前为他辩解,最终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D.裴炎精通《左氏春秋》,敢于伏义执言,但他也曾经因为嫉妒别人的功劳而做出了不明智的事情,这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4(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选自《孟子》)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刘神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3分)
译文:
②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4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共22分。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计:考虑
B.老臣贱息舒祺。 息:儿子
C.而臣衰,窃爱怜之。 怜:怜悯,同情
D.念悲其远也。 念:感到悲伤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媪之送燕后也
A.持其踵为之泣。
B.父母之爱子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小题4: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少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
B.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
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子女。
D.燕后远嫁,赵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时,赵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小题5: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3分)
②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3分)
(2)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其 不 欲 见 贤。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之乱,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枭彭越头于洛阳下?枭:悬头示众
B.祠而哭之?祠:祭祀
C.趣亨之?趣:赶陕
D.微彭王,项氏不亡?微:不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方上之困于彭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①为其家主报仇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孝文帝时做了燕国丞相、将军。
B.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敛。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祠而哭之”,足见其重义轻生。
C.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沉着面对,据理直谏,最终皇上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都尉。
D.栾布去世后,他的儿子栾贲继承爵位,担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译文:?
(2)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译文:?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