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A.然则何为而可 B.所以求此名也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所以纵之乎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D.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本题解析:
小题1:移:使人改变。
小题1:以:连词,表目的。(为:做;作为。所以:用来……;因此。其:代词,那些;语气词,难道。
小题1:刑罚被核定为死罪,是罪恶到了顶点,这又是小人中最厉害的了。
小题1:文中说“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即使君子也很难做到。这并非区分小人与君子的依据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短文故事性很强,多读几遍,然后再一些常见虚词的帮助下进行断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了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何绝我之暴也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诎:屈从
C.请鬻于世鬻:卖
D.免人于厄厄:困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载而与之俱妇
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B
3.(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4.(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意对即可)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重复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项王默然不应
B.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 ①无能为也已?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
(1)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在东面把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想扩张它西部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地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间,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帮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数百人故过候肃?拜访
B.向察众人之议?考察
C.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绘制
D.总括九州,克成帝业?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肃乃指一困与周瑜?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
B.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C.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
D.为将军计,惟竟长江所极?权为举哀,又临其葬
3.下列各句,属于孙权认为鲁肃“明于事势”的一组是?(3分)
A.①肃乃指一国与周瑜?②曹公破走,肃即先还
B.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②遂任瑜以行事
C.①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②肃劝追召瑜还
D.①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②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肃曾经慷慨地送了—大仓米给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周瑜认为鲁肃家财很富裕,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情谊,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孙权。
B.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后,安排他担任地方行政长官,但鲁肃却认为袁术没有法纪制度,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前往居巢投奔周瑜。
C.鲁肃非常诚恳地劝谏孙权不要投降曹操,认为孙权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只能做到州郡长官,因此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而应早定大计。
D.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5.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译文:?
②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断句与翻译】(9分)(1)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答“如将军不可也”也对。)[3分,每错、漏3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将军您迎接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2分。全句大意1分,“安所归”1分。]②曹操听说孙权拿土地资助给刘备时,他正在写信,惊愕得连笔都掉到了地上。[4分。全句大意1分,“业”1分,“书”1分,“落笔于地”1分。]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性乐善好施。周瑜任居巢县令时,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结成像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的情谊。袁术听闻鲁肃的名声,派人前来任命他为东城县令。鲁肃看到袁术没有法纪制度,认为不值得与他共建大业,于是扶老携幼带领一百多个为人轻生重义、勇于急人之难的青年,往南到达居巢投奔了周瑜。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向他推荐鲁肃,说鲁肃的才能可辅佐时政,孙权应当广泛寻求像鲁肃这样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操要东征的消息,就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误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那样的小官,乘坐牛车,随带吏卒,与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的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的啊。”
当时周瑜接受任务去了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孙权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拜见孙权,孙权却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挟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来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后来刘备到吴京城会见孙权,请求统管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抵御曹操。曹操听说孙权拿土地资助给刘备时,他正在写信,惊愕得连笔都掉到了地上。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