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解释下面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文句。
(1)复驾言兮焉求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2段景物描写中“松菊犹存”“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抚孤松” 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直:简直
B.变乱纷乘——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C.滋可痛已——滋:更加
D.不能继述先烈遗志——述:陈述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小题1:说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基本含义。(2分)
小题2:结合现代生活,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既做到“智者动”,又做到“仁者静”。(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幽栖者:隐居的人
B.次于南隅?/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浊而模糊?
D.聊刊前谬?/刊:刻印?
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
①与“枹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洧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罐,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玢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玢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玢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玢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楷尝引广共谈——引:邀请
B.见广而奇之——奇:以……为奇
C.顾见墙有孔——顾:回头看
D.常恐微言将绝——微:微小的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乐广“善谈论”的一项是( )
①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⑤玢病即愈
⑥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广致力学业,性情谦和,有见识,先后受到裴楷、夏侯玄等人的赏识。
B.卫玢儿童时不理解梦是心有所想而致,苦思成疾,乐广听说后,派人为他治好了疾病。
C.乐广为官治政功在长远。评论他人,必先褒奖长处;若人有过,必先宽恕。他离职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D.河南尹乐广不听信官舍闹妖怪的事,住进正房,经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一只野狸猫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