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5:42: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日:“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朋友之穷老?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①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②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⑥于是远近士至吳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译文:?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6.B 17. C 18.C 19. C 20.(1)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 (2)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出”、“孝友”,后置句,各1分)
本题解析:16.B?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 17. C?①②都是介词,用。 A ①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独立结构;②结构助词,的。 B ①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反问。 D 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 18.C (①⑥是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⑤说的是瓶庵带病勉力游览黄山,均不符合“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要求) 19. C? (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 【参考泽文】?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 钱。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 ”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捧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汉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地名)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蜀郡太守张穆,丹之故吏,乃重资送范,范无所受,与客步负丧归葭萌。载船触石破没,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钩求得之,疗救仅免于死。穆闻,复驰遣使持前资物追范,范又固辞。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更请召,皆不应,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融系出因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中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肃宗崩,范奔赴敬陵。时庐江郡掾严麟奉章吊国,俱会于路。麟乘小车,涂深马死,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不告而去。麟事毕,不知马所归,乃缘踪访之。或谓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穷急,今奔国丧,独单是耳。”麟亦素闻范名,以为然,即牵马造门,谢而归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鸿慷慨有义节,位至琅邪、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竟:完毕 B.吏以闻,显宗大怒?闻:使……听到 C.世伏其好义?伏:佩服 D.谢而归之?谢:谢绝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 B.故因仕焉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置杯焉则胶 C.命从骑下马与之? D.欲以权相济 失其所与,不智?乃入见。问:“何以战?”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廉范“情深义重”“乐于助人”的一项是(?) A.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 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 B.范知事谴难解,欲以权相济,? 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 C.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 初,范与洛阳庆鸿为刎颈交,时人称曰:“前有管、鲍,后有庆、廉。” D.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2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孝顺重情、乐于助人、有勇有谋、善于治民,常常为人称颂。 B.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防止火灾,百姓都躲在家里,但火灾每天都会发生。 C.廉范后来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 D. 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 (2)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参考答案: 17.D 18.C 19.B 20.B 21.(1) 按照旧例,敌人人数超过五千,就应该写信给邻郡(求救)(3分) (2) 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为人要)纯朴厚实(的道理)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3分)
本题解析: 17.(“谢“应解释为“感谢” 18.A都作连词,表转折;B都作兼词,译为“在那里”;C动词,“给”/动词,“亲附,结交”;D都作介词,译为“凭借” 19.A孝顺/善于治理;C重情义/百姓的评价;D乐于助人/有智谋 20百姓没有躲在家里,而是偷偷的活动 21.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参考答案: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本题解析: 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 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鲁府邹平王子当潩当袭父爵,为弟当凉所夺且数年矣。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当凉怒,诬宏受赂,宏不为动。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宸濠谋复护卫,遍赂朝贵,宁及兵部尚书陆完主之。宏从弟编修寀,其妻与濠妻,兄弟也,知之以告宏。宏入朝,完迎问曰:“宁王求护卫,可复乎?”宏曰:“不知当日革之者何故?”完曰:“今恐不能不予。”宏峻却之。及中官持奏至阁,宏极言不当予,诏卒予之。于是宸濠与宁合,而恚宏。宁数侦宏事无所得。以御史尝劾寀不当留翰林,即指为宏罪。宏乞休。宁遣骑伺宏后,抵临清,焚其舟。宏归,杜门谢客。会宏族人与邑奸人李镇等讼,宸濠阴令镇贼宏。索宏不得,发宏先人冢,毁其家。宏驰使诉于朝。下巡抚孙燧按状,始遣兵剿灭。世宗即位,遣行人即家起宏,加少保,入辅政。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户部议督正德时逋赋,宏请断自十年以后。从之。大同兵变,张璁请讨之。宏曰:“讨而胜,玉石俱焚;不胜,彼将据城守,损威重多矣。莫若观变而徐图之。”事果旋定。是时张璁用事,璁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亦大怨。及璁居兵部,宏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指,上书诬宏,宏竟致仕去。十四年,璁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注]宸濠即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宸濠阴令镇贼宏贼:杀害 B.发宏先人冢发:找到 C.下巡抚孙燧按状下:交付 D.宏每示裁抑示:表示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费宏正直敢谏的一组是(?)(3分) ①宏请勤政、务学、纳谏?②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③宏驰使诉于朝 ④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⑤宏请断自十年以后 ?⑥宏亦竭诚无隐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宏对抗权贵,险遭杀身之祸。他坚决不同意恢复宁王的护卫,以致被宁王及其党羽怨恨陷害,被迫离职;回乡之后,仍然被暗算追杀,差点丧命。
B.费宏持重得体,办事顾全大局。他屡次希望世宗革除前朝弊端,但有时也顾及皇帝面子,在一次朝会上,他只在大臣们的奏折上签名,而未另外进谏。
C.费宏料事在先,准确研判形势。地方势力反叛,有人主张镇压;费宏的看法是,无论胜负,都有损朝廷的利益,不如静观其变而后慢慢策划;兵变很快就平定了。
D.费宏三入朝阁,仕途曲折多舛。他年轻时就入阁辅政,能够秉公执法,始终高风亮节;但也多次引政敌的忌恨和打击,每遭诬陷都不得不离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
(2)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钱宁暗地与朱宸濠勾结,想与费宏交好,赠送彩帛以及其它珍玩。费宏拒绝接受。(关键词“党”“交欢”“拒却”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了无逸殿,皇帝和他们游览了殿堂,谈笑自然,过了一会儿才出去。(关键词“偕”“周览”“移时”各1分,句子大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发:挖掘。本题考查理解是词的含义,理解诗词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六军不发无奈何”中“发”为动词,意思是“出发”。“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中“发”为名次,意思是“头发”。
小题2:②费宏纠正了朱当凉夺取朱当潩应继承爵位的事,③费宏告发别人,⑥是费宏回答皇帝的咨询。采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答案。
小题3:D“每遭诬陷都不得不离开朝廷”错。“当凉怒,诬宏受赂,宏不为动。”朱当凉诬告费宏受贿,费宏并未因此离职。
小题4: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省略内容需要补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阴”“党”“交欢”“拒却”“偕”“周览”“移时”;“偕李时召入无逸殿”被动句。
附【参考译文】
费宏,字子充。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正德五年,进升尚书。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勤政、务学、纳谏,天子批复:知道了。鲁府邹平王的儿子朱当潩应当继承父亲爵位,被弟弟朱当凉夺取已经多年了。费宏因朱当潩上奏辩白,便依法纠正。朱当凉愤怒,诬陷费宏受贿,费宏不为所动。钱宁暗地与朱宸濠勾结,想与费宏交好,赠送彩帛以及其它珍玩。费宏拒绝接受。朱宸濠图谋恢复护卫,普遍贿赂朝中显贵,获得了钱宁和兵部尚书陆完的支持。费宏的堂弟编修费寀,他的妻子与朱宸濠的妻子是姐妹。知道此事后,告诉了费宏。费宏上朝时,陆完迎面询问说:“宁王请求护卫,可以恢复吗?”费宏说:“不知当时革除护卫是因为什么缘故?”陆完说:“现在恐怕不能不给予。”费宏严厉地拒绝了。等到宦官拿着奏章到内阁,费宏极力说不应当给予,最终下诏给予了。于是朱宸濠与钱宁合流,而怨恨费宏。钱宁多次侦查费宏的事没有收获。因御史曾经弹劾费 不应当留在翰林,就指为费宏的罪行。费宏请求退休。钱宁派骑士尾随费宏之后,到达临清,烧毁他所乘之船。费宏回乡,闭门谢绝宾客。恰逢费宏的族人与同乡奸人李镇等打官司,朱宸濠暗中命令李镇杀费宏。李镇寻找费宏没有得到,挖掘了费宏先人的坟墓,捣毁了他的家。费宏派使者快速向朝廷汇报,朝廷交与巡抚孙燧巡察情况,这才派兵剿灭。世宗即位,派使者到家起用费宏,加封少保,入京辅政。费宏多次劝皇帝革除武宗弊政。“大礼”之议,众臣极力与皇帝争论,皇帝不能忍受。费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进谏。户部商议督收正德年间拖欠的赋税,费宏请求从十年以后开始算。皇帝听从了。大同兵变,张璁请求征讨。费宏说:“征讨若取胜,玉石俱焚;不胜,对方将据城而守,损害威严就多了。不如静观变化而后慢慢策划。”事变果然不久就平定了。当时,张璁掌权,张璁由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费宏常常示以制裁抑止,张璁也大为怨恨。到了张璁居官兵部,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的指使,上书诬告费宏。费宏终究辞职离去。十四年,张璁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他家里起用费宏仍任原职。从此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了无逸殿,皇帝和他们游览了殿堂,谈笑自然,过了一会儿才出去。多次咨询,费宏也竭诚无所隐藏。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旦大雪,生为冻馁所驱,冒雪而出,乞食之声甚苦,闻见者莫不凄恻。时雪方甚,人家外户多不发。至安邑东门,循里垣北转第七八,有一门独启左扉,即娃之第也。生不知之,遂连声疾呼:“饥冻之甚!”音响悽切,所不忍听。娃自阁中闻之,谓侍儿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连步而出。见生枯瘠疥疠,殆非人状。娃意感焉,乃谓曰:“岂非某郎也?”生愤懑绝倒,口不能言,颔颐而已。娃前抱其颈,以绣襦拥而归于西厢。失声长恸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绝而复苏。姥大骇,奔至,曰:“何也?”娃曰:“某郎。”姥遽曰:“当逐之,奈何令至此?”娃敛容却睇曰:“不然,此良家子也。当昔驱高车,持金装,至某之室,不逾期而荡尽。且互设诡计,舍而逐之,殆非人。令其失志,不得齿于人伦。父子之道,天性也,使其情绝,杀而弃之。又困踬若此。天下之人尽知为某也。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无自贻其殃也。某为姥子,迨今有二十岁矣。计其资,不啻值千金。今姥年六十余,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当与此子别卜所诣。所诣非遥,晨昏得以温凊,某愿足矣。”姥度其志不可夺,因许之。给姥之余,有百金。北隅四五家税一隙院。乃与生沐浴,易其衣服;为汤粥,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头巾履袜,皆取珍异者衣之。未数月,肌肤稍腴。卒岁,平愈如初。异时,娃谓生曰:“体已康矣,志已壮矣。渊思寂虑,默想曩昔之艺业,可温习乎?”生思之,曰:“十得二三耳。”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砣讫。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生谓娃曰:“可策名试艺矣。”娃曰:“未也。且令精熟,以俟百战。”更一年,日:“可行矣。”于是遂一上登甲科,声振礼闱。虽前辈见其文,罔不敛衽敬羡,愿友之而不可得。娃曰:“未也。今秀士苟获擢一科第,则自谓可以取中朝之显职,擅天下之美名。子行秽迹鄙,不侔于他士。当砻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群英。”生由是益自勤苦,声价弥甚。其年,遇大比,诏征四方之隽,生应直言极谏科,策名第一,授成都府参军。三事以降,皆其友也。将之官,娃谓生曰:“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老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从此去矣。”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娃固辞不从,生勤请弥恳。娃曰:“送子涉江,至于剑门,当令我回。"生许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欺天负人,鬼神不祐负,辜负。
B.当与此子别卜所诣诣,前往,到。
C.令生拣而市之市,买
D.愿友之而不可得友,朋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娃敛容却睇整顿衣裳起敛容
B.使其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当自刭以就死若无罪而就死地
D.皆取珍异者衣之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李娃颇具心计的一组是
①娃前抱其颈,以乡襦拥而归于西厢
②且令精熟,以俟百战
③愿计二十年衣食之用以赎身
④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
⑤二岁而业大就,海内文籍,莫不该览
⑥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亲戚满朝,一旦当权者熟察其本末,祸将及矣。
(2)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B
小题:C?
小题:(1) 荥阳生的亲属遍布朝廷,一旦那些掌权的人知道了他的高姿态详细情况,灾祸将要到了。
(2)于是让荥阳生抛弃各种杂念,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把黑夜当作白天,勤奋刻苦地学习。
本题解析:
小题:点拨:友,结友,名词作动词。
小题:点拨:前一个绝是断绝,作谓语;后一个绝是隔绝,作定语。
小题: ⑤并非写李娃⑥写李娃的情义
小题:见译文
译文:
有一天下了大雪,公子被寒泠和饥饿逼迫,冒雪出去,乞讨的声音非常凄惨,凡听到的人无不凄伧痛心的。当时雪下得正大,人家的大门大都不开。公子到了安邑里东门,沿着里墙向北走,过了七八家,有一户大门恰好开着左半边,这就是李娃的住宅。公子不知道,便连声疾呼:「饿煞啦!冻煞啦!」声音凄切,令人不忍心听。
李娃在房中听到,对婢女说:「这一定是公子。我听出他的声音了。说完赶快跑了出来。只见公子骨瘦如柴,满身疥疮,已经不像人样了。李娃心里很激动,就对他说:「您难道不是郑郎吗?」公子气愤得昏了过去,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点点头罢了。李娃上前抱住他的颈脖,用绣花短袄裹,扶着他回到西厢房,失声恸哭道:「使你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是我的罪过啊!」她哭昏过去,良久方又醒过来。老太婆大惊,奔跑过来,说:「怎么啦!」李娃说:「这是公子。」
老太婆忙说:「应当赶走他。怎么让他到这里来!」李娃严肃地回头瞟了她一眼说:「不该这样。他是好人家的子弟。想当匆他驾着华丽的大车,带着装满财宝的行李,来到我的屋里,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我们合起来设下诡计,抛弃并赶走了他,简直不像是人做的事。让他丧失志向,被亲戚朋友看不起。父子之道,是天性,使他父亲恩情断绝,打死他后又抛弃了他。公子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世上的人都知道是为了我。公子的亲戚满朝廷都是,有朝一日当权的亲戚查清原由,灾祸就会降到我们头上了。何况欺天负人,鬼神也不保佑,不要自找祸殃吧。我做您女儿,至今有十年了。算起你为我花的钱来,已不止千金。现在您六十多了,我愿用您后一十年吃穿的费用来赎身,我要和他另找住处。那住的地方不会远,早晚能够来问安侍候您,您如答应,我的心愿也就满足了。」
老太婆料想她的志向已经不可改变,只得答应了。李娃给了老太婆赎金之后,还剩下百金。她就在北边角隔四、五家处租了一个空院子。她于是替公子洗了澡,做了衣服。做了汤粥,润通他的肠道;再用酥奶润润他的内脏。十多天后,才开始给公子吃些山珍海味。头巾鞋袜,都取贵重的给他穿戴,没过几个月,公子肌肤丰满了些,过了一年,康复得像当年一样了。又过了些时候,李娃对公子说:「你的身体已经康复了,志气已经旺盛了。你应该深思静虑,默想从前的学业,可以重新复习吗?」公子想了想,说:(只记得十分之一了。」李娃叫驾车出门,公子骑马跟在后面。到旗亭南偏门卖书的店铺书,她让公子选择好一些书买下,算起来共享了百金,然后他们把书全都装上车运了回来。李娃叫公子抛弃杂念一心学习,不分黑夜白天,孜孜不倦。李娃经常赔伴公子坐在一旁,直到深夜才睡。
每看到他疲倦了,就劝他练习诗文来调剂。过了两年,学业大有成就,天下的典籍,没有一种没读过。公子对李娃说:(可以报名应考了。」李娃说:「不行。还应让学业更加精通熟悉,以应付各种考试。」又过了一年,李娃说:「可以应考了。」公子就一举考上了甲科。名声传遍了礼部。即使是老前辈看到他的文章,也无不肃然起敬,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又不能如愿以偿。李娃说:「你现在还不行。现在的秀才,假如得了一次科名,就自以为可以得到朝廷的要职,美名扬天下。你以前行为不端、品德又卑下,不同于其它文人。应当磨炼锋利的武器,以此求得再战再胜,才能结交众多文人,在名士中称雄。」公子从此越发勤奋刻苦,声望越来越高。那一年,正赶上科举考试的大比之年,诏令四方的才子应考,公子报考直言极谏科,名列第一,授予成部府参军的职位。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做了他的朋友。公子将要去上任,李娃对他说:「如今恢复了你本来的面目,我不再有负你了。我愿以我的余年,回去赡养老妈妈。你应当和高门大族的小姐结婚,让她主持家政。
在你们的姻族中或姻族外结亲,都不要糟塌自己。努力自珍自爱。我从此就离开了。」公子哭道:「你如果抛下我,我就自刎而死。」李娃坚决推辞不从,公子苦苦请求,而且越来越恳切。李娃说:「我送你渡过江,到达剑门后,就让我回来。」公予只好答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