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小题1:下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2分)
小题2:这首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两首词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虚实结合(或托物言志或象征)
小题2:《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孤鸿的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自然界和政治上的"风雨"和"晴",写出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本题解析:
小题1:2分
小题2:4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小题1:“客心如水水如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作者的“愁”?(3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答对一个修辞手法即可,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2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返乡时惊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2分,答对1点给1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一般认为,诗词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运用比喻,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运用顶针的手法,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小题2:后两句顺着上句“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
(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蚓无爪牙之利,?。(《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9)?,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1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参考答案:1千载谁堪伯仲间?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苟全性命于乱世? 4岩扉松径长寂寥 5筋骨之强? 6无边落木萧萧下? 7此时无声胜有声? 8袅袅兮秋风9廊腰缦回? 10惟吾德馨
本题解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堪、鹜、寥、萧萧、袅袅、缦、惟。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小题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1分),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2分)。
小题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怀抱。
②虚实相生。“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敝屣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处给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这篇作品讲究格律、辞藻,用典较多,文词工巧婉约,颇能体现“小山乐府”的特色。
小题2:
曲子以“普天乐”为词牌,以“秋怀”为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此曲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设问句“为谁忙?莫非命。”道出了作者自怨自艾之情,表面上说命运难改,其实正现出了作者心中的愤愤不平。“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反思自己的前半生,诘问自己是否就是在瑟瑟秋风中奔波劳碌的驿马,不然,为何如此孤单寂寞?“西风”、“落月”、“红叶”、“冷”,这几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自己境遇的不幸,以一派凄伧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失意。“驿马”代指奔途,“书灯”暗示潜心学问,一年到头,日夜辛劳,孜孜以求,得到的却如李白、催明信所云,获取功名是“青天蜀道难”和“枫落吴江冷”的下场。后两句以“两字功名”开题自嘲,自甘飘零。无所适从,依违两难。以“笑“字转折,列举了子陵富江垂钓和季鹰思故乡莼菜的故事,显示出否定的态度,引人遐想。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石头城①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②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 ③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④来。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③淮水:指秦淮河。?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小题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4分)
小题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小题2:本诗通篇写景,寓情于景,诗人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其它合理答案,请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属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型题目。基本答题步骤为点出该字的本义(有手法应该指出手法);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时可以省略这步);分析该字的作用效果,重点是意境、感情。
“在”、“回”二字属于动词,“回”字赋予了潮水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应明确指出。这两个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情达意上,繁华不再,荒凉寂寞,营造了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
小题2:把握诗歌的情感,不单是从诗句出发,要综观诗题、作者(知人论诗)、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还包括注解。
此诗通篇写景,以凄凉的基调描绘了一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荒凉古都图。结合诗人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大唐帝国日趋衰败,朝廷大臣相互排挤,牛李党争,地方割据有所抬头。可知,诗人是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统治者以此为前车之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