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3-06 06:08: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②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③,令人长忆谢玄晖④。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遭权奸谗毁被放还离开长安之后。②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③澄江净如练:语出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④谢玄晖:即南齐著名诗人谢胱,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而死。
1.颔联上、下句中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别是“摇”“滴”两字。因“凉风发”使水摇影动,倒映在水中的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的,但秋月皎洁如洗,仿佛会凝珠滴下。这两个字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意对即可)
2.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李白“长忆”谢跳,含蓄点出 “我”与谢朓精神“相接”,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一)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小题1: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小题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小题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注意对偶)
小题1:(借秋之悲凉,表达了战乱中兄弟分离前途未卜的忧虑)
小题1:(“浓墨重彩、层层渲染”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填充完成后面问题。(6分,每题2分)
小题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小题2:??,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3:?,独自彷徨在悠长,?。(戴望舒《雨巷》)


参考答案:
小题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小题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小题3: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溅、意气、遒、悠长、寂寥等。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其二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①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族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金张籍旧业:指汉代金日磾和张汤家的子孙,自武帝时起,到平帝止,七代为内侍。③珥汉貂: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唯门第是举“的政治时弊(西晋门阀制度)抨击。
②抒发了对门阀制度下庸碌士族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得贤才埋没屈沉这一社会不公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小题2:①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②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
③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层递深入,情感也自沉郁而至悲愤,从而鲜明地揭示出主题,抒写出怀抱。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著:置。
小题1: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
小题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赏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冰雪严寒中傲然挺立,和桃李对比不“混芳尘”。散发清香,留给乾坤。
小题2:借梅花不仅洁身自好,而且用清香贡献乾坤的品格,表达诗人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


本题解析:
小题1:咏物诗鉴赏指津:
⑴分析思路: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⑵注意事项: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小题2: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明晰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在准确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按照叙→析→评这一步骤来进行。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