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6:14: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参考答案: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超人的才识。这句诗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愤懑。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小题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4分)
小题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2分)。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1分),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1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写出来山村的寂静凄冷。(意思对即可)
小题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2分),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喜悦感受。(答出“尾联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意思也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首联起句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首联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
小题2:“边烽不过秦””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小题3:诗人从数里外的旷野走向山村,一路行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夜幕悄悄地拉开。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这时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诗人对生活的感受相当敏锐,体验深刻,又着意炼句,因此,诗里的心理刻画也显得细致入微而耐人寻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七律诗,然后按要求答题(7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小题1】诗中划横线处是本诗颔联和颈联各缺的一句,请在下面备选诗句中选出最恰当的两项,按顺序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答案(1):             (每处2分)
备选诗句:
①寒林空见日色时 ②尚馀孤瘦雪霜姿 ③雪满山中高士卧
④寒心未肯随春态 ⑤闻道梅花坼晓风 ⑥花间小坐夕阳迟
【小题2】请在《红梅》诗及备选诗句中,找出恰当的字,填入下表(每空只填一个字)。(3分)

构字方法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上声下形)
例 字
 
 
 
 


参考答案:
【小题1】② ④
【小题2】日山、林看、愁姿恐(每空例字正确即可,每字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根据七言律诗的特点要求分析,七言律诗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两联需要对仗。七言律诗有押韵要求,要求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七言律诗要求偶句押韵,押平声韵。根据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要求,很容易选出② ④。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2】象形字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例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林,就是由众多树木变成的。“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①王安国,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一生不得志;②小怜,北齐后妃,擅弹琵琶,后常借指歌女。
(1)上片构想奇特,别开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此词“成一家风骨”“结笔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了一幅夜雨过后,万花凋谢,残花遍地的暮春图。比喻,将“满地残红”比之美丽的宫锦被污,表现出面对残春的痛惜之情;拟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饶有趣味;借景抒情,强化了伤春、惜春之情。(意对即可)
(2)结句由伤春的琵琶声写到触目皆是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权贵之家,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