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春?晚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①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注】 ①交游:朋友。
小题1: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中的“惊”字用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看到“池上柳依依”、“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的美好春景,高兴地将之一一指点给身边的朋友看,但回应的仅是稀疏的几声赞叹声。(2分)这巨大的反差,使诗人从对美景的陶醉中惊醒,诗人猛然意识到一些朋友已逝世,身边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少了,一阵孤寂之感不禁袭上心头。(2分)这一“惊”字,把诗人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很好地表现了出来。(1分)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衬托,或反衬)的艺术手法,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2分)前四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晚春的美景图:池塘边柳树长条低拂,美丽的蝴蝶随落叶飞舞,燕子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轻轻掠过。(2分)这些景物描写有力地反衬了后四句中表现的诗人晚年的孤寂之情和对美好时光将逝的伤感之情。最后一句又用景语作结,以晚霞中诗人倚杖的形象,寄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之情,情景交融,言已尽,意无穷。(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炼字类题目,需要学生分析字的本义、语境义,如果有修辞,也得分析修辞的效果。同时要联系诗歌的感情和主人公的心理来分析。
小题2:解答本题要抓住“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本质。首先分析作者在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
【诗歌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选用依依的杨柳、飞舞的蝴蝶、飘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图。后四句,诗人由晚春之景联想到人生,惆怅不已。第三联,不仅写出了诗人笃重友情,要与朋友一起欣赏这美景,而且以“笑语”反衬“惊”,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灵震动之强烈。最后一联,诗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终结,斜晖是一日之终止,倚杖于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满了寂寥哀伤之情。结尾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四句诗是从四位诗人的作品中抽出来的,从古诗风格的角度分析,其中风格不同的一项是
[? ]
A.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B.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C.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
D.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意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小题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如何描绘?(3分)
小题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或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小题2: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2、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2: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小题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4分)
【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述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句诗表面上写诗人殷献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己,以致形之于梦。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
【小题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用故人不曾来入梦写自己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在这句话诗中,“忆我”“梦见君”表现了白居易在这句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可先分别概括两首诗“梦”的内容,然后答出各自通过梦境表达的情感。“昨夜三更梦见君”一句,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