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03-06 06:42: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西归绝句(其二)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元稹本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元和五年(810)被贬为江陵府中曹参军,元和十年(815)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这首诗在 抒情上层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中所写“两喜”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写奉诏回京的喜悦心情,是真叙其事,先追忆五年贬谪生活的痛苦,于叙事中反衬诗人心情,再叙述自己回京路程所见景物,先抑后扬,情真意切;写接到好后书信的喜悦心情,是寓情于景,通过描写途中景物表现出来,含蓄隽永。


本题解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诏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正是于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记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诏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添加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颜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结句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往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美丽之美。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春风野草花。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一个翠字,把新苗的状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草根肥水,让人察觉倒了伯伯的生机,更何况一个噪字,更甚一个新字,诗人实在是叹服于这勃勃生机间。蝴蝶给人无忧无虑之感,烂醉,当然不是说诗人是酒鬼,而是一种心理感受,就两字:美哉~~愚以为,东风野草花实在很美,全盘托出了春的意象。感受全诗,诗人华丽的意象搭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和悠然沉醉的心态。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请你简析依据。(3分)
【小题2】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春季。(1分)“东风”习惯上指春风;(1分)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1分)
【小题2】“羡”字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1分)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1分)、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判断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需要从文中找出体现季节的词语或句子,根据“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等可以概括出这是春季的标志,由此推断答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炼字。分析第三句中“羡”字,首先,要解释“羡”字的本义,领悟本字表现的诗人的情怀,同时,分析其写法从诗句的内容和手法上加以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7分)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结合全诗,说说首联“空”字的作用和内涵。(3分)
小题2:简要分析颔联和颈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统摄全诗。内涵:①“空”意为山中数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似乎无人。②“空”气清新,“空”山实质是远离官场的世外桃源。③万事皆“空”,不为俗世所困扰。
小题1:①托物言志:明月、清泉、竹、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②以动衬静:月光透过松林,洒在琤瑽的清流之上,富有诗情画意;流水之声反衬出幽静的环境,烘托了作者宁静的心境。 ③借事抒情:借对农家朴实生活的描绘——洗衣女晚归,渔夫夜捕鱼,寄寓了作者的生活理想,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空”字的内涵(此处内涵不唯一),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托物言志”“ 以动衬静”“ 借事抒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得出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小题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小题2】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
【小题1】1)(3分)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本题可从诗歌三四两句中的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概括要简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根据对选诗的理解,与选项中的诗句作比较,然后选出最为合适的一项。从第1、2两小题基本上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歌,其中隐者的生活趣味相当浓厚,因此,在思想内容的确定上,应定位在隐居、隐逸的生活上为主。这就要求考生对选项的诗歌出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A项选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B项选自李白的《蜀道难》,C项选自杜甫的《登高》,D项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对比之下,不难选出A项。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汉江临泛?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小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小题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小题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小题1: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小题1: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三、四两句中的“江流天地外”可得出“江水的流长邈远”,结合“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可概括出“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解释“浮”和“动”两字的句中意,再答情感。
小题1:诗句的前三联描写襄阳风物的美好,最后一联“襄阳好风日”是对前三联的总结,“留醉与山翁” 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