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7-17 20:32: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赍发:资助。
②迤逦:曲折连绵,这里是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③彤云:红色的云。
④仓廒:存放粮食的仓库。
⑤碎琼乱玉:指地上的雪。琼,琼花。
⑥顶礼:佛家最敬的跪拜礼。
⑦接风:设宴招待远方的来客。
⑧央浼:恳求,托请。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⑧
D.②④⑤⑦



2、阅读题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聪敏好学,善记诵,及弱冠,游学四方,艺业大进。延祐五年,登进士第,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知州以为囚数已上,部使者未报,不可决。苗曰:“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知州乃勉从之,使者果阅牍而去。岁饥,白郡府,未有以应。会他邑亦以告,郡府遣苗至户部以请,户部难之,苗伏中书堂下,出糠饼以示曰:“济宁民率食此,况不得此食者尤多,岂可坐视不救乎!”因泣下,时宰大悟,凡被灾者,咸获赈焉。有官粟五百石,以借诸民,期秋熟还官。及秋,郡责偿甚急,部使者将责知州,苗曰:“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苗请代还。”使者乃已其责。单州税粮,岁输馆陶仓,距单五百余里,载驮担负,民甚苦之,春犹未足。是秋,馆陶大熟,苗先期令民籴粟仓下,十月初,仓券已至,省民力什之五。
  辟御史台掾,除山东廉访司经历,历礼部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建言严武备以备不虞,简兵卒以壮国势,全功臣以隆大体,惜官爵以清铨选,考实行以抑奔竞,明赏罚以杜奸欺,计利害以孚民情,去民贼以崇礼节。皆切于时务,公论韪之。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潜邸为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七十余家,仍以御史大夫督其役。苗上封事曰:“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龙潜建业之时,居民困于供给,幸而获睹今日之运,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夺农时以创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兴南阳,免税三年,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满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台臣职专纠察,表正百司,今乃委以修缮之役,岂其礼哉?”书奏,御史大夫果免督役。入为监察御史。文宗幸护国仁王寺,泛舟玉泉,苗进曰:“今频年不登,边隅不靖,政当恐惧修省,何暇逸游,以临不测之渊乎?”帝嘉纳之,赐以对衣上尊,即日还宫。台臣拟苗佥淮东廉访司事,以闻,帝曰:“仍留盖御史,朕欲闻其谠言也。”以丁外艰去,免丧,除太禧宗禋院都事。中书檄苗行视河道,还言:“河口淤塞,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都水难之,事遂寝。? (《元史·盖苗传》)
1.下列对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记诵,及弱冠
弱冠:男子20岁
B.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
隆重:盛大
C.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
无乃:恐怕
D.百姓跂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
非常:不一般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者果阅牍
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B.臣闻使民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使者已其责
度我至军中,公
D.昔汉高帝兴于丰、沛
良曰:“长臣”
3.下列各项均表现盖苗“张目敢言”的一项是
[? ]
①州多系囚,苗请疏决之
?②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
③白郡府,未有以应
④官粟实苗所贳,今民饥不能偿
⑤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
⑥今苟不治,后日必为中原大患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州因为囚犯的数量已经上报,部使者还没有回复,自己不能决定。
B.为解除民众的饥荒,盖苗声泪俱下地向户部诉说民众疾苦。
C.为了减省民力,在运送税粮之前,盖苗让百姓就近买粮食充做税粮。
D.文宗打算改建佛寺,盖苗从两个方面向皇帝建言,收到了一定效果。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疥遂痁①,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②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
公说,告晏子。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
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③,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
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④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尔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 (《晏子春秋·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注释】①疥,疥疮。痁(shān),疟疾的一种。②祝史,祝官和史官。古代祭祀活动中掌祝祷记事的人。后文“(祝)固”、“(史)嚚(yín)”指祝官,史官的名字。③谤讟(dú):诽谤,怨言。④衡鹿:与下文的“舟鲛”、“虞侯”、“祈望”都是官职名。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作辟违,从欲私厌:满足
B.神怒民痛,无于心悛:悔改
C.县之人,人从其政;鄙:浅陋
D.承嗣大夫,强易其贿贿:财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丰先君有加矣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B.私欲养求,不给应如有地动,尊振龙
C.输掠其聚,成其违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D.岂能胜亿兆人诅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5分)
(2)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5分)
小题4:结合文意,谈谈晏子认为鬼神没有保佑景公的原因。(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年十二,解属文。大业末,郡秀才,固辞不应。义旗起,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收谋,乃遣人迎收生母王氏置城内,收乃还城。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时太宗专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太宗悦其对。及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尝上书谏猎,太宗手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也。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生平,潸然流涕。寻卒,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
(删节自《旧唐书·薛收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秀才,固辞不应举:中举。
B.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收谋潜:暗中。
C.言辞敏速,还同宿构宿:预先。
D.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停止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收有文才的一组是(3分)
①年十二,解属文?②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
③檄书露布,多出于收?④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⑤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⑥今日成我,卿之力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收讲究孝道,为母亲改变选择。有人举旗反隋,他躲进首阳山准备帮助义军,蒲州通守派人把他的生母安置在城内,他只好离开首阳山回城。
B.薛收思虑缜密,见识独到。太宗讨伐王世充时,窦建德率兵助敌,众将领认为应退兵,薛收仔细分析形势,提出不同意见,太宗采纳后,果然获胜。
C.薛收把握时机,劝谏太宗。太宗进入东都观看隋朝宫室,为炀帝极度讲究奢华而叹息,薛收趁机劝谏太宗汲取前朝奢败俭兴的教训,得到太宗赞赏。
D.薛收受到太宗的特别礼遇。薛收病后,太宗先是派人在薛收出行的途中问候他,不久又亲自到薛收府上慰问;薛收病逝后,太宗更是亲往吊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
(2)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



5、阅读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