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 A.或鼓腹而歌,或混舞于市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B.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C.子无畏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 D.合则颔之,否则摇头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D.善刀而藏之。?善:好好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
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
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
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
3、语言运用题 音乐为无形之音,无味之声,却又声情并茂、沁人心脾。在文学作品中音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效果,都是因为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请以《赤壁赋》第二段为例,分析本文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摄: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盍致地焉致:得到
D.辇而见鲁城辇:乘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之为先并矣吾即没,必师之
B.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以吾获罪于孔子
C.乐其以贵下人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D.沮之而不可则致地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年少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釐子的赞誉。厘子要求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任用孔子是个错误。
D.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之一是季桓子耽于女色,怠于政事。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7分)
(1)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4分)
?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3分)
?
小题5:断句。(限断6处)(3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惟 读 书 一 事 止须 一 人 可 以 尽 日 可 以 穷 年 环 堵 之 中 而 观 四 海 千 载 之 下 而 觌(dí)面 古 人 天 下 之 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
(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5、阅读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于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船;使船靠岸。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田父绐曰绐:欺骗
C.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让……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之亡我 臣之壮也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具告以事。
小题3:关于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
(2).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
(3).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答:?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