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崔侍御①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②秋。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②敬亭:指敬亭山。
小题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故乡的思念。“去国”即远离家乡,“长为不系舟”是指飘泊天涯;“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是痛惜自己如孤雁南飞离家越来越远、羡慕双溪能流向家的方向。②对朋友的感激。“高人屡解陈蕃榻”是说崔侍御多次解榻相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③对朋友的不舍。“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即言与友人离别,有如敬亭山的秋叶将在秋风中各奔东西,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2:①寓情于景:宛溪“霜夜”听“猿愁”,凄冷之夜,猿猴哀鸣,一片凄凉,很好地烘托出思家之愁,飘泊之苦。②用典:“陈蕃榻”化用典故,感激朋友的热情关照。③比喻:用“不系舟”比喻浪迹江湖、飘泊不定的诗人。④对比:“一雁南飞”与“双溪北流”对比,借以表达思乡之愁,飘泊之苦。
本题解析:
小题1:问的是“哪些情感”,可见要点就不止一个,仔细领悟诗句,有多少答多少。
小题2:表现手法应从大处着眼,先就整体上的表现手法答起,最后才答到修辞手法。题目要求是“简要分析”,光例举是不行的,要结合诗句来分析。其中“陈蕃榻”的典故在《滕王阁序》里学过。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②?银宇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的两个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情景相融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都写了“愁”,但其含意有所不同。试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李词中“红藕香残”写自然之景,“玉簟秋”写内心凄凉、孤独的情感,首句就把环境气氛和作者内心情感融合起来写,显示了全词的感情色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想像之景,表达词人相思之情。下片首句写花落水流之景,即景抒情,然后引出作者直抒胸臆的独白,表达作者与丈夫离别后的相思之苦。蒋词上片白描写景,描绘“舟过吴江”的情景,景中带情。“舟摇”刻画出他的船正逐浪起伏地向前划动,写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帘招”描写出江边酒楼上悬挂的酒帘正迎风飘摆,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消愁的心理。船经过秋娘渡口和泰娘桥,风吹雨急,促人产生联想,作者急欲思归的感情更为浓烈。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末句“红厂樱桃,绿厂芭蕉”不仅是写景,也抒发了对年华消逝的感叹。(意对即可)
(2)李词中的“闲愁”是写作者的相思之苦和离愁之深,作者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和离愁不是单方面的,彼此都在思念对方,表达了词人与丈夫离别后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而蒋词中的“春愁”有两层含意:其一,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而急欲思归的迫切心情;其二,抒发了光阴似水的人生感慨。第二层含意是第一层含意的深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小题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什么?(2分)
答: ??
小题2: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本词:“写闺情而不着妍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闲雅之趣”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 _??
参考答案:
小题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歌曲等。(答对两个即可,每个1分)
小题2:以景写情。(1分)以主人公眼中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池荷榴花、琼珠清泉等景物交织而成的清和明丽、生机盎然的初夏图景,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的角度体现出主人公闲适、轻松的心态。(2分)
通过人物活动来体现。(1分)抚琴、燎香、昼眠、听棋、戏水等活动,写出了在初夏时节清雅幽静的闺阁环境中,主人公单纯、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此刻喜悦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词也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小题2:
此词表现了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手法为主,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朝末年诗人,字太朴。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1分)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分)
【小题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每点1分,指明手法加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时要注意诗歌的标题“秦国怀古”和注释①周朴是唐朝末年诗人,以及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不堪回首思秦原”,这些信息表明晚唐诗人看到现在荒凉破败的景色想起秦代大年的强盛,借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表达对唐末国势的担忧。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景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景情关系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然后选择恰当的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泾水萦纡傍远村的荒郊”令作者“一望欲消魂”,属于触景生情,“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是寓情于景,整体来说本诗写哀景抒哀情,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意对即可)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答其中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