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请简要概括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在写景叙事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现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后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2)上片写隐居之所环境幽雅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小题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小题1: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托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追求,越是渴望说明现实越是残酷。所以梦境是现实的对比。答题时要答出对比或对照,答题作者对自由及理想人生的追求。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本诗不同于作者其他的诗歌,风格倾向于豪迈。具体分析时可从意象及语言上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小题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3分)三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分)
小题2:①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
②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本题解析:
小题1:
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小题2:由诗歌尾联来看,本诗主要运用了借典的表现手法,以苏武进行类比,借古讽今,表达主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 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①叶梦得,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词为作者晚年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怨胡笳”,表现出强敌压境,边马哀怨的悲凉战争气氛。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小屋、迂回曲折的山路,表现出隐居之处的清幽。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有曲折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表现对异族入侵的郁愤,成为笼罩通篇的感情基调。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颇似苏轼,而从风格看这首词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