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2:37: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6句话公编为4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句①②③表并列,句④⑤⑥表转折,只有C项符合这一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面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
D.不违农时,不可胜食也(泛指粮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③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4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5分)


参考答案:(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行事的标准,并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在教学中,教师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注重传授的方法;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余地。(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问题。
张克戬传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
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B.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4分)
(2)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张克戬)详细地阐述危机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向朝廷禀报,但朝廷没有答复。(补充主语1分,“具”、“间道”、“不报”,各1分,共4分。大意不准确,扣1分)?(2)(张克戬)考虑到不能逃脱一死,亲手起草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用绳子系着放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补充主语1分,“度”、“遗表”、“缒”各1分?,共4分。大意不准确,扣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及将各选项解释代入语文,考察期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的“阴”是“暗地里、暗中”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的要求进行筛选。题中,②陈述的是克戬从第;④写的是百姓为之感动;⑥写的是克戬为后人敬重、景仰:都不符合要求,应予排除。
小题3:回答此题,要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有关内容仔细对照,考察有无错误。题中,C项说法有误:事件的前提应在太原沦陷后,而不是在太原被围时;此外,“暗中”也属无中生有。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题是省略主语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此外,“具”是“详尽、详细”之意;“间道”即“小道”;“不报”是两个词,“朝廷没有答复”之意。第(2)题也是个省略句,翻译时需补充主语;此外,“度”是“考虑到、估计到”之意;“遗表”是“送给朝廷的表章”;“缒”是“用绳子吊着放下”之意。
【参考译文】
张克戬,字德祥,是侍中张耆的曾孙。考中进士后,历任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吴县是浙江的大城镇,民风骁悍,喜欢争斗,大姓人家依仗势力把持官府的行为。以往做县令的总是沿袭老规矩谨慎处事,致力于在任职期间不生事端,能够侥幸离开罢了。张克戬到任后,依靠法律进行彻底制裁,奸猾之人大为收敛。使者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朝廷,朝廷召见并授官卫尉丞。当初,张克戬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宣和七年八月,张克戬做汾州知府。十二月,金兵进犯黄河以南,包围了太原。太原距离汾州只有二百里地。金兵派遣大将银朱孛堇前来攻打汾州,放纵士兵四处掠夺。张克戬尽全力阻击抵御敌人。有几十个燕人事先进城隐藏在城下,暗地里勾结打算作为内应,张克戬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处死。张克戬多次挑选精悍的士卒骚扰敌营,出其不意焚毁敌兵营寨栅栏,金兵畏惧就撤兵了。张克戬凭功被加封至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再次进逼汾州城。守将麻世坚在半夜里夺关出城,逃跑了,通判韩琥接着也阵亡了。张克戬召令士兵和百姓说:“太原已经陷落,我本来就知道汾州城会灭亡呀。但是从道义上讲,我不忍心辜负国家、辱没祖先,我愿意跟这座城池共存亡,以此来表明我的气节,各位还是自己作打算吧。”士兵和百姓都哭泣着不能仰脸看(张克戬),异口同声回答说:“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愿意尽死力听从您的命令。”张克戬于是更加严格约束士兵,谨慎防守。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张克戬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部队最终没有到来。金兵攻占了平遥,平遥是汾州大镇,长久与金兵对抗,已经首先陷落了。金兵又胁迫介休、孝义诸县,使之投降。金兵占据了汾州南面二十个村庄,准备制作攻?打汾州城的器具。金兵派遣两位使臣拿着书信劝降张克戬,张克戬连看都没看就烧掉了。(张克戬)详细阐述危急艰苦的情况,招募壮士从小道逃出上报朝廷,但朝廷没有回复。
十月初一,金兵增加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更为急迫。汾州城里有十个人散布投降的话,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多位金兵首领站在城下,张克戬临城大声痛骂,用火炮击中敌人的一位首领,那位首领当场死亡。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第二天,金兵从汾州城的西北角攻入,杀死都监贾亶,张克戬还在率领众人巷战。金人悬赏招募能活捉张克戬的人。张克戬回家取出朝服,焚香面向南面祭拜,然后自杀,一家死了八口人。金兵将领抬着他的尸体依礼节埋葬在后园里,设祭坛排列拜祭,并为他修了一座庙。情况为朝廷所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赠送银子三百两、绢五百匹,并在乡里张榜颂扬。
绍兴年间,谥号“忠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栋之柱/支负
B.使天下之人/致使
C.使六国各其人/爱护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依次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后人哀之不鉴之
A.倚歌和之
B.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客逾庖
D.某所,母立于兹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人不暇自哀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妪,先大母婢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今安在哉?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