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2:39: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去?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古代情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____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朝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婉约。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2.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或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带愁来却不带愁去的“春”人格化,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伤春怀人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3)?,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参考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3)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不要添减文字。本题的重点字如:湍、喧豗、砯崖、凝噎、暇、复等。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意对即可)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呜,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恩远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参考答案: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沦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示下,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的未来,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11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1)“凉”字用得妙。(1分)因为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2分)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2分)
(2)既再现了当时的天气状况(2分),又借此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2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