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注]。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赤叶楼:指女子居住之楼。
(1)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恨”与“愁”,从全词的内容看,词人因何而生出“恨”与“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从上阕的“河梁”、“郊丘”、“茅店”等意象看,词人有漂泊、羁旅之愁;从下阕的“灞桥杨柳”、“鸳浦芙蓉”看,词人有痛别思归之恨。(意对即可)
(2)表达技巧上的突出特点:一是借景抒情,借“河梁”、“郊丘”、“茅店”等苍凉的景物来表达旅人漂泊之愁苦,借“灞桥杨柳”、“鸳浦芙蓉”来表达词人的离愁别恨;二是虚实对比结合,词人一边写眼前现实,一边写梦倚赤叶楼,回想与爱人相依相伴、共赏“钿筝歌扇”的情景,昔日之虚与眼前之实形成了快乐与愁恨的对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①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春?光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③。
注:①《春思》写也于作者被贬时。②历乱:花枝烂漫的样子。③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两首诗中描写的春景相同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都是抒情的佳作,任选其中一首,结合作品的三四两句赏析其巧妙的构思。
参考答案:(1)不同。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本题解析:5.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描绘这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2分)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手法,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分)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要爱逐问回答。第一问应要概括回答,注意“孤寂、冷清”类似术语的使用。第二步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小题2:本题表面是考查尾段的作用,实质是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解答时既要扣住主题,又兼顾与题目与前面诗句的作用。“青云未得”与“旅羁”是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自南阳
(明)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小题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共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说明。(4分)
小题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2: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想象丰富,表达巧妙,富有艺术感染力。(4分,指出“拟人”手法2分,结合诗句赏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紧扣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分析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脉络。从思乡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四层意思:一层:“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写离家之久,身处异乡,所见的不是故乡风物。二层:"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写家乡变化之大,年龄的增长,愁绪越来越深。三层:“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写离愁之深。四层:“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写对故乡的依恋,归乡的心情急切。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运用拟人的手法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
小题2:尾联不说自己风尘仆仆,终年困于车尘马迹之间,而说“风尘见恋”,到处扑向行人的衣裳。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诙谐的语言自我解嘲,让读者在苦笑中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悲伤,显得新颖深刻。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这首曲子采用了哪些意象?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芭蕉雨声秋梦里”是全曲抒发“秋怀”的高峰,试分析它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采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意象。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出一幅色彩鲜明又带萧瑟意味的秋景图。
2.【参考答案】芭蕉一般用来寄托愁思、乡怀悲凉等感情,而雨打芭蕉,声声不断,更是愁上加愁。秋夜悲凉,好梦难成。即使进入梦中,也有雨打芭蕉的声音相随,更显得作者思乡之情的浓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