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4分)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1)解析: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2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
(2)解析:“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题目。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的颈联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1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2分)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
小题2: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或: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或: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每答对一点给3分,每点答对手法给1分,分析恰当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很明显本诗是首离别诗歌,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根据题目要求,一定要结合首联颔联分析,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通过对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意象的描写来表现。否则不合要求。
小题2:本题考查两个内容,1对表达技巧的认识,2对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准确定位。题中要求的颈联就是第三联,不可错误。表达技巧我们一般从修辞、对比、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作答即可,颈联中明显有拟人手法“瘦” “酿”从形式和内容上说明,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 。情景的分析在答题中是重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人误许”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8分)
(1)①塑造了一个渴望投身前线,为国收复先地的意态豪迈(1分),诗情将略、才气超然(1分)的将士形象。②“人误许”抒发了作者才结空掷、难得施展的愤满之情。(2分)
(2)答:“君记取;封候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一声疾呼,使阴霾顿扫,整首词的格调再次转向昂扬(2分);也展现出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倔强卓荦的性格。(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
(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2分)
(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形状?色泽?
(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好的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鹳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问: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本题解析:此诗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样在写鹳雀楼的壮丽景象,但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了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