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3:1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小题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诗歌最后一句点明诗人“不眠”,对“不眠”原因的分析,要立足全诗。诗歌前四句写夜起看到的景象,第五句中的“惜”字透露出夜起观景的原因,那就是爱惜山寺夜里的美景,这就是诗人“不眠”的原因之一。第七句“谁见无家客”揭示了诗人不眠的又一个原因,那可能是漂泊无依、思家念亲、孤独寂寞等羁旅之思。
小题2:三、四句描写“烟”,第三句是对“烟”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烟”的洁白;第四句是对“烟”的动态描写,“流”字描写了烟的动态。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烟”的艺术手法: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风声。眄:眄视。
小题1: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谈谈秋风的特点。(4分)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意蕴两个方面对本诗第三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富有情感;劲疾;激发人的豪情。(答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手法:比喻(或象征)(2分,仅答对偶可得1分)。
意蕴:描绘了“骏马”和“飞雕”两个具有神奇力量的形象,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比喻诗人倔强进取、自强不屈的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对诗意的理解,抓住诗歌中描述性的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性词语可直接提取,如“飕飗”写出了风的强劲;“与君别”写出了秋风富有情感的特点;一“动”一“开”分别写出了骏马、雕的心动、神惊,从侧面衬托了秋风带给人的力量。
小题2:根据诗歌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可知,诗人刻画马和雕的形象,是为了写自己,故运用了比喻或者象征的手法。“思边草”刻画出了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抖动毛的生机;“雕眄青云睡眼开”写出了鸷雕睁开睡眼,顾盼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奔驰疆场和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潜藏的力量。由此可以联想到诗人以马和雕的这种形象来象征自己倔强进取、自强不屈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B.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对词作的内容起概括的作用。
C.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所学《登建康赏心亭》及《京口北固亭怀古》均为南渡后所作。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土,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B项中“词牌对词作的内容不起概括性的作用”。D项中《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佳作。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日月之行,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参考答案:(1)长使英雄泪满襟? (2)心有灵犀一点通
(3)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有三个特点:一是初、高中兼顾。今年考题中曹操的《观沧海》是初中《大纲》指定的必背篇目,杜甫的《蜀相》是高中《大纲》指定的必背篇目;而去年考题中没有涉及初中《大纲》指定的必背篇目。二是只考诗歌。今年的三道考题均选自诗歌,没有涉及散文;而去年的三道考题是一诗两文。三是难度降低。从考题涉及的文体来看,诗歌的识记要稍易于散文的识记;从需要填空的句子来看,今年的三组句子均为名篇中的名句,而去年的三组中有两组较为冷僻。
本题容易写错的字有以下三个:长、襟、犀。此外,第三小题的前后语序也容易颠倒。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意对即可)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