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17 23:1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3分)
?
?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小题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
小题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景,分别点明了诗人活动的地域和季节特点,也有明显的叙事意味。
B.“风似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出秋风逼人的寒意,与平沙黄尘的环境协调一致。
C.诗人追思历史之后,“黄尘足今古”一句使景物与情思紧密联系,衔接巧妙自然。
D.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凄清、忧伤的意境。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试概括首联两句的内容。(3分)
?
(2)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尾联。(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