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31 20:08: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 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小题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小题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结合注释作答。开篇“西风”一词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西风烈烈,凉 意来袭,独自感受风中的凉意,如今还有谁来念及?其孤独凄凉之情溢于言表,不禁令人心生感叹。风卷黄叶,萧萧而下,寒意直逼疏窗,“伤心人”对“凄凉 景”,心中的痛苦怎能派遣?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茕茕孑立,衣袂飘飘的纳兰,悄然立于残阳斜照的窗下,沉思往事,黯然神伤,无尽相思涌上心头。
无 限往事涌上心头,当日与卢氏恩爱之情景历历在目。“被酒”是醉酒,“春睡”一词遥应往事,自己醉酒沉睡,卢氏悄悄起床,唯恐惊醒了还在酣睡的梦中人,卢氏 之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见一斑。春日里鹣鲽双飞,琴瑟和谐;秋暮中斯人独守,锥心思念。抚今追昔,缅怀之情顿然浮上心头。“赌书消得泼茶香”一句,用的是 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记载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指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 时高兴之至,不觉茶水已经泼湿衣裳。当初的卢氏和自己,情投意合,执手相携,几多的欢笑,几多的关爱,仿佛还在眼前,孰料,音容犹在,斯人已逝,那如莲花 般娇羞的微笑,那如惊鸿般轻盈的身影,如今何处可寻?
小题2:“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道破人心。花开花落频回首,方知当时情意重。世人大多如此,当自己拥有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其珍贵,不用心去珍惜。往事依依,唯有失去的时候才恍然惊醒,那一切已经深入肺腑,挥之不去。纳兰容若的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柔情一缕,能令人九曲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这首悼妻词更是柔肠百转,哀感顽艳,堪称悼亡词中的极品之作。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7分)
眼儿媚?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小题1:①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上面这首《眼儿媚》和你读过的其他诗文中各举一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3分)
B(“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与词意不符,“做弄”意为“有意弄出”,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荻花仿佛有意弄出许多忧愁的样子,使词人见了更添愁闷)
②(4分)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2分,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忧愁”)。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深厚情谊”)。
小题1:(10分)
【评分参考】①词中举例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
②结合其他诗文赏析4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分析中肯,即可得满分。
③语言表达2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即可得满分。
④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10分)
⑴“我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这段京剧唱词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请作简述。(6分)
⑵虽然“《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李健吾语),但它确实是一部悲剧。请简述《边城》中的爱情悲剧。(4分)


参考答案:⑴(6分)空城计(1分)诸葛亮因错用马谡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司马懿乘势扑来。(1分)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1分)他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派人到城门口洒扫。(1分)自己带着两个童子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1分)司马懿见此,心生疑窦,怕有埋伏,不敢冒进,下令退兵。(1分)
⑵(4分)①翠翠的父母相爱却没能白头到老;②翠翠与傩送相爱却不能相守;③天保爱翠翠却没有得到翠翠的爱,意外死去。(答对1点给1分,对2点给2分,对3点给4分)


本题解析: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掌握。空城计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⑵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翠翠的爱情悲剧可分三点:①翠翠的父母相爱却没能白头到老;②翠翠与傩送相爱却不能相守;③天保爱翠翠却没有得到翠翠的爱,意外死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清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到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官府把本应在夏季征收新丝的时间提前了。
(1)简析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春寒料峭.蚕细如蚁,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
?②有“桑芽”,无桑叶,蚕虫可能会饿死。
?③蚕虫才“初眠”,一月之后才吐丝结茧。
?④里胥上门催逼新丝。
(2)①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
?②心理描写:“去岁切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8.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9.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5分)


参考答案:8、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苦闷,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愁来,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只能借酒浇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借景抒情,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9、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1分,分析解说3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