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31 20:40: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中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孙膑以刑徒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
C.故审堂下之,而知日月之行
D.性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2、语言运用题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    )
(2)吾尝而望矣(    )
(3)锲而不舍,金石可(    )
(4)其曲规(    )
(5)虽有槁(    )
(6)则明而行无?过矣(    )
(7)君子非异也(    )



3、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回答问完成小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①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芝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役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县责:责问
D.芝不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此孝子也,杀不义②子犯请击
B.①芝不报书,一皆如法。②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也。
C.①芝妻伯父董昭②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①昭犹惮芝,不通②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且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驼种树(以……为业,作动词)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和,同)
B.且硕茂,早以藩(结果实,作动词)
古人烛夜游(持,拿着)
C.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诸父异爨(等到)
D.母立于兹(通“尔”,你)
虞常果张胜(牵攀,招供)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赵威后问齐使
?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粗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齐王使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卫王宫。
A.?苟无民,何有君?
B.?是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D.?至老不嫁,养父母。
3.?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4.?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