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31 21:1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梧桐叶迎风有声)。
⑵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⑶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等。(一句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做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诗相赠,在诗中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鉴赏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由有:①彼此知心,兴趣相投;②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③若想“安居”,必当“择邻”;④一旦结邻,终身常见,后代也永远和睦相处。
2.妙处有:①此句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充满诗情画意;②景,属虚构;情,却真挚。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对结邻的无限期待之情;③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十四个字构造出优哉游哉、和睦美好的境界;④用典巧妙自然,恰到好处。“三径”,语出“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指代隐士居住的处所。“绿杨”一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达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简称五律、七律。杜甫的《登岳阳楼》属于五律。
B.“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比喻的意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开头就点明人和事,“明月不归沉碧海”用比喻手法表达晁衡的溺海身亡,都是运用赋的手法。

C.《塞下曲》作者李益,四句诗分别化用了“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班超乞归”“秦晋之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表达了为国家甘愿战死沙场的雄心壮志。
D.《早雁》以“早雁”与饱受战乱的边地百姓,以大雁四散惊飞喻指边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处境,是一首托物寓意诗,采用了象征手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开头就点明人和事,是“赋”的手法,“明月不归沉碧海”用比喻手法表达晁衡的溺海身亡,是运用“比”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居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


参考答案:(1)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栅,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④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
   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