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诗句,说说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3.请找出能说明诗人心态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注]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1)请举例说明这首元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军 行
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小题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2题。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白石道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1.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小题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请扼要剖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