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5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小题2】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2分),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肯定、赞许)(2分)。尾联以“知谁是”的反问,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所谓“表达效果”,指的是既要指出其表达方法,又要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题中,“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其作用是: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并且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的颈联借助典故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卑劣无耻行径的鄙夷和对高洁品行的赞许;尾联以以貌似通达之语表达了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与无奈。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小题1:诗歌前四句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哪些方法?(3分)
小题2:有人认为,从“惊心时复认邻翁”一句起,诗歌情感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呢?请谈谈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色彩渲染、动静结合、映衬(烘托、衬托)。(3分)
小题2:答案一:发生了变化。前边几句描写石湖美景,抒发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惊心时复认邻翁”起则写原本熟悉的邻翁需要辨认、亲手种植的柳树已经绿荫蔽天蝉声满耳之“惊心”,表达出久别归乡的今昔之感。
答案二:没有变化。前边几句通过描写石湖美景,烘托初归石湖的欢快愉悦之情。后边则通过辨认出了邻翁、寻得了旧日手种之树等情景表现了重归故里的亲切和惊喜。喜悦之情一以贯之。
本题解析:
小题1:在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时,要从表现手法方面去考虑,仔细品读前四句,找到关键词展开联想,如“绀碧”“越”“孤”“半”。其中,“绀碧”结合注视可知,在色彩上加以渲染;“越”“半出”“孤”表现出有动有静,即动静结合;以景物描写来衬托诗人初归石湖的愉悦欢快心情。
小题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在分析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着对整首诗歌的感悟以及对句意的理解,找出关键词进行体会。如认为发生了变化。就要从前四句景物描写所烘托的诗人内心情感和后几句的心理情感进行对比,找出变化。后几句关键词,如“惊”、“鸣蜩”表现诗人需要辨认邻居老翁,柳树蝉声惊动耳和心,以这些来表现诗人归乡后对变化的感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习题。(5分)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冈起,萧萧枫树林。
注:①沅湘,沅水和湘江。
【小题1】本诗的“诗眼”是 ,作者把 比作 ,表现出屈原这种情感的深长。(2分)
【小题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划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怨 屈原的幽怨,沅湘之水
【小题2】末尾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描绘了日暮时分秋风吹过枫树林,枫叶萧萧而下,枫林莎莎有声的小傻清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与同情。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观全诗,本诗的诗眼应是“屈子怨何深”中的“怨”字,根据“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一句,可知比喻的本题和喻体。据此作答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要分析“日暮秋冈起,萧萧枫树林”这句话,需要明确此句中所描写的景,联系文章主旨,感知情感所在,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
(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小?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窥”字运用拟人手法(2分),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2分)。
小题2: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4分。点出诗人形象得2分,能结合“幽竹”、“寒花”、“新月”、“新霜”等景物分析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之练字艺术理解。诗歌第二句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者小园中的景物,小园之景物富有魅力可以概见。“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以物拟人,得其意态,传其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从诗意上看,前半部分以炼字炼句胜,后半部分以意境胜,注重整体效果,不求一字之奇,一句之巧。“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新月:初三初四之月;新霜:凉秋九月之薄霜,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那幽竹静立亭亭,显示出诗人劲节高风;那凌霜傲放的秋菊,以其风骨与诗人引为知己主动送来盈袖的馨香;那皎洁无暇的一弯新月,诗人一片冰心。这位无意仕进,宁愿以作书画、授蒙童,清贫自守的岭南诗人,此时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名的胸次,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构成了孤清高洁的意境。前半幅诗中有画,这后半幅画中有人,写出了诗人的品节风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