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7-31 22:3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野老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①本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浅近平易  
   ②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意思对即可。)
(2)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1)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萦”、“扪”、“作客”、“呕哑嘲哳”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小题1: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
夜宿七盘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即诗中的“海岳”
小题1:“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为什么?(5分)
?
?
小题2:尾联中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也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流”、“拨”用得妙。(1分)“流”字写出了江水长流不断,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1分)“拨”字写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1分)江水、木浆都是实体,梦境、星影是空幻浮动的,虚实结合间用这两个动词,组合成一幅星夜行舟图,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激发了读者的联想。(2分)
小题2:作用有三:一、孤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的外部特征,照应首联,紧扣诗歌题目。(1分)二、亭能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出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螺山为之送行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形象地表现出来。(1分)三、将螺山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山,因而螺山显得孤寂,比说自己孤寂显得更深沉浑厚,更能体现诗人真挚的感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颔联: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流”、“拨”二字富有动感,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含义无穷。
小题2:
尾联:船行回首望,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船越行越快,,越显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了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浑厚。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