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7-31 23:04: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摘出表现黄花岗起义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兴认为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运用了怎样的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雨霖铃》,回答下列问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请根据这一说法分析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与景。(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全词的结构、词中情感与词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词人又善于借助人物与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词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兰舟催发”就是情化了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写出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意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黄兴为纪念黄花岗起义烈士写的《蝶恋花》,回答问题。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